中长期来看,光伏组件成本和技术将成为主要竞争壁垒。一方面,电池技术升级 及组件成本下降是 BIPV 得以大规模应用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拥有低成本优 势的 BIPV 解决方案将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光伏电池技术不断发展,黑硅多晶、 PERC 黑硅多晶、PERC 单晶等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持续提升,2021 年晶硅电 池实验室效率打破记录 11 次,为 BIPV 应用积累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拥有更高效 发电电池技术的企业将实现 BIPV 产品更高的投资回报。同时,投资回报中成本 作为分母项,也是重要影响因素,拥有更低成本的 BIPV 产品将更容易获得高市 场份额。
2.4、BIPV 行业发展趋势:“建筑+光伏”企业强强联合已成行业趋势
我们认为 BIPV 行业短期壁垒主要体现在产能和渠道两个环节。一方面,行业有 望快速放量的背景下,拥有更大产能供给的光伏企业将拥有更低的成本优势和足 够的 BIPV 组件供货能力。另一方面,BIPV 是光伏建筑一体化,落脚点在建筑, 由企业主或第三方投资商通过建筑设计寻求合理的 BIPV 解决方案,因此建筑企 业是 BIPV 重要的销售渠道,光伏企业所掌握的渠道资源构成一定壁垒。
“建筑+光伏”企业强强联合布局 BIPV,优势互补,抢占市场先机。光伏企业核心 竞争力在于 BIPV 产品开发,建材、施工层面缺乏经验,项目资源有限。光伏企 业在上游产品开发环节,已有一定成果,产品生产、供应能力已具规模,但我们 认为,其过去以来发展速度有限,一方面是产品集成安装环节,光伏企业缺少专 业的建筑资质、建筑研发设计和施工管理能力,短期内难以独立进入建筑市场承 担 BIPV 工程施工;另一方面,建筑企业手中有一定的工商业厂房、政府投资平 台等业务资源,是 BIPV 对接落地的重要环节。建筑企业项目资源、施工经验丰 富,但 BIPV 产品开发技术壁垒高,难以快速进入赛道。建筑企业,如东南网架 等,在围护施工、钢结构施工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完成的 既有工商业产生数量庞大,资源丰富,与各地政府、企事业单位等业主建立了长 久的合作关系,无论在施工经验,还是项目资源,相比光伏企业都拥有较大优势。 但建筑企业开展 BIPV 项目的难点在于,BIPV 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光 伏企业产品已经日渐成熟,施工单位在光伏组件生产等环节,缺乏相应的资源, 若单独开发,研发投资成本大,且难以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我们认为,森 特股份、宏润建设、东南网架等建筑企业通过股权合作或战略投资,与光伏企业 深度绑定合作,才能发挥出“聚变”效应,带动合作双方效率提升、业绩增长,在 BIPV 行业快速放量背景下,实现产品快速放量,抢占市场先机。
3、风电供需两侧齐发力,行业高景气度延续
3.1、全球风电景气向上,中国装机规模居世界首位
全球风电装机稳步增长,度电成本持续下降。据 GWEC 统计,2021 年全球风电 新增装机容量 93.6GW,累计装机 837.0GW,同比增长约 12.59%。其中陆上风电 新增 72.50GW,较 2020 年减少 17.99%;海上风电新增 21.10GW,较 2020 年增 长 205.80%,海上风电逐渐成为新增装机规模增长的主力。2010 年至 2020 年间, 全球陆上风电度电成本下降 56%至 0.039 美元/千瓦时,海上风电度电成本下降 48%,至 0.084 美元/千瓦时。相比水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发电等其他绿 能,陆上风电已成为最经济的可再生资源。成本推动下,全球风电装机市场景气 度持续向上。
![](http://imgq8.q578.com/ef/0922/6dc3fc2586dc784c.jpg)
平价时代开启,国内风电行业继续保持高景气发展。我国风电行业发展主要历经 了以下阶段。(1)2004 年-2010 年:行业起步阶段,政策主导下实现高速发展; (2)2011 年-2012 年:弃风率显著上升,大面积脱网事故多次发生,政府监管趋 严,行业发展速度放缓;(3)2013 年-2015 年:弃风现象改善,风电标杆电价下 调,2015 年抢装涌现,推动新增;(4)2016 年-2017 年:抢装过后,需求透支, 弃风率持续高位,监管趋严。(5)2018 年-2020 年:双碳目标下,政策不断加码, 平价序幕拉开,技术革新持续推动成本下降,风电行业高景气下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