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散式风电助力陆上风电灵活式增长。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周期相对较短,开 发方式更为灵活,可以实现新能源充分利用及乡村振兴的双重融合。2021 年我国 分散式风电装机快速提升,新增装机容量 8.03GW,累计容量达 9.96GW,同比增长 415%。2022 年 5 月 30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 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积极推进乡村分散式风电开发,推 动风电项目由核准制调整为备案制;2022 年 6 月 1 日九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 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以县域为单位大力推动 乡村风电建设。同月,吉林省印发全国首个出台的省级“新能源+乡村振兴”方案, 提出 2022 年在吉林省 3000 个行政村开展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每个行政村建设 100 千瓦风电项目或 200 千瓦光伏发电项目,2024 年度实现省内全面覆盖。
3.4、海上风电:装机提速驶入快车道,各省规划一展大蓝图
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发电、消纳等优势明显。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根据 根据中国气象局风能资源详查初步成果,我国 5 米至 50 米水深线以内海域、海平 面以上 70 米高度范围内,风电可装机容量约 5 亿千瓦,且靠近东南部电力负荷中 心,拥有极大发展空间。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况平稳,风速较高,可利用小 时较多,且不受限于运输,可安装单机容量较大,海上风电能实现更大发电量。 此外,由于海风资源多集中于电量需求较高的沿海地区,可实现就近消纳,进一 步降低弃风率。
顶层强调陆海并重,各省陆续公布“十四五”规划,海上风电建设有望超预期。 2021 年 3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 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 20%左右,有 序发展海上风电。2021 年 10 月《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指出:坚持 陆海并重,推动风电协调快速发展,完善海上风电产业链,鼓励建设海上风电基 地。2022 年 1 月 29 日,《“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要求:提升东部和中部 地区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水平,积极推进东南部沿海地区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重 点建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海上风电基地。顶层释放积极信号,陆 风海风协调发展,海上风电发展潜力巨大,有望拉动风电建设新一轮增长。目前 已有多个省市公布海上风电“十四五”期间规划,各省规划总容量超预期,十四 五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有望达到约 70GW,与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增装机相比,提升 606.82%。其中广东、海南、福建、江苏、山东规划体量较大,分别为 17GW、12.3GW、 10.3GW、9GW、8GW。海风正盛,海上风电建设已然全速启航。
省补接力国补,海上风电建设空间良好。2021 年 6 月 7 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 于 2021 年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2021 年起新核准(备 案)海上风电项目上网电价由当地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具备条件的可通过竞 争性配置方式形成,上网电价高于当地燃煤发电基准价的,基准价以内的部分由 电网企业结算。鼓励各地出台针对性扶持政策,支持光伏发电、陆上风电、海上 风电、光热发电等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广东、山东、浙江已发布明确 的海上风电地方补贴政策,其中广东和山东的项目补贴均是按照项目容量进行一 次性补贴,更能帮助项目直接降低成本。
3.5、风电装机空间广阔,电力建筑企业业绩有望随风起
海上风电建安工程成本较高,随着海上风电装机占比的快速提升,具有相应资质 的建筑企业将从中受益。2020 年,陆上风电投资成本结构中,风电机组采购成本占比 63%,建筑安装成本为 14%;而海上风电投资成本结构中,风电机组占比为 50%,建筑安装成本达到了 35%。与陆上风电相比,海上风电工程施工更为复杂, 在论证评估、勘探设计、基础施工、机组吊装、海缆铺设等环节成本显著增加。 2021 年陆上风电在平原及山区的单位千瓦造价分别为 5800 元、7200 元,而海上 风电因短期设备供应及施工资源紧张,单位千瓦造价在 18500 23500 元之间。据 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预测,2026 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占比将达到 24%, 随着海上风电建设进程的推进,具备海上风电工程 EPC 总承包的设计、施工资质 的建筑企业将由此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