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最近的一个比较大的动作就是在欧洲召开了发布会——之前是直接出口到欧洲,由渠道代理来销售,现在则是打算亲自上手,推出了三款车型:汉、唐及元PLUS。
这次发布会有三个亮点:
首先是发布会的主题是“为地球降温1 ”——对于减碳、环保是极端政治正确的欧洲而言,当他们无法保障冬季的供暖,同时看到了比亚迪的这条100%政治正确的主题时,会这么想呢?

其次是发布的三个车型,汉名字是han,唐名字是tang,到元就变成了atto3,熟悉历史的朋友看到这里就该笑出声了——比亚迪为欧洲发布找的国际公关水平还挺在线的,知道欧洲曾经被蒙古打的很惨,而“元朝”很容易联想到自己被暴打的过去……

最后一个亮点就是价格了:元PLUS德国预售价格为3.8万欧元,汉和唐德国预售价格为7.2万欧元,基本上是国内定价的2倍多,这价格即便是在德国本土也赶上奔驰了……不能不说比亚迪的这套操作简直可以给满分。

首先对于部分潜意识上就是认为国外产品比国内好的人来说,一旦看见比亚迪的产品和华为当年推出手机一样,出现了国外比国内卖的贵,同时也能卖出不错销量的时候,基本上就会让很多人改变对比亚迪这个品牌的看法。
从大逻辑上来看,最近几年,国内汽车年销量基本稳定在2000万辆上下,基本上到了天花板的位置,在加上疫情的影响导致消费力不足,所以市场的竞争也会变的越来越激烈——这周同时发生的还有蔚来在欧洲正式开启第一个换电站,理想同时发布了L8和L7车型,特斯拉准备大幅度降价来促进销量,这意味着国内市场可能很快会从供应不足转变成供应过剩的局面。
在新能源赛道上,最不愁订单的目前就是特斯拉和比亚迪,所以这两家也是最不怕卷的。
对于在欧洲市没有历史包袱的比亚迪而言,一方面可以以纯粹的产品力去试水欧洲市场,另一方面也会提升比亚迪品牌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从投资角度而言,如果比亚迪在欧洲这三款车型能有不错的销量,那么就意味着这家公司未来有了更多的成长空间——这个事情发生的概率比较低,毕竟比亚迪虽然在欧洲没有历史包袱,但也意味着比亚迪没有品牌溢价,因此定一个跟奔驰对标的价格,能获得多少消费者的认同还需要市场的检验。
从大趋势上来看,中国车企走出海外成了必然趋势,就像当年中国手机厂商纷纷出海一样。
出海这事儿,目前蔚来是最领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