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认为 “大萝卜小坑” 是必要的,这样可以避免团队快速扩张时,管理者的能力脱节。他原本还想找一个 CEO。聊过很多人,但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只能自己上。
“我最不喜欢搞一堆经营的事情,虽然它们很重要。” 他说。
此后五年,小鹏汽车确实像何小鹏预想的一样,飞速成长。2018 年的时候员工 1000 多人,2020 年扩张到 5 千多人,2021 年膨胀到 1 万 5 千人左右。管理上的挑战已无可回避,团队扩张的同时没有保持效率,成本控制不够精细,毛利低于同行。
更让他难过的是,小鹏的内部文化、价值观在扩张中被稀释,大家开始有不同的想法。去年底,何小鹏发了一封标题为 “用热血来造车 “的内部信,提醒员工回归创业初心,保持忧患意识。此后不久,小鹏多个部门开始了一轮人员优化。
即便没有 G9 的事件,何小鹏说他也打算今年底再进行一场组织调整。G9 发布会的事故,让反对的声音变小了。“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更容易统一人心。” 何小鹏说。
竞争对手并没有在小鹏经历危机的时候给它留下喘息的机会。G9 发布会后,理想汽车发布了新车 L8 和 L7,这两款产品与小鹏 G9 的价格区间高度重合。
截至目前,小鹏尚未披露 G9 的订单情况。
11 月初,《晚点 Auto》在小鹏汽车总部独家专访了何小鹏,这也是他在这次风波后第一次接受媒体专访。他分享了 G9 发布的那个晚上开始,他一直在思考的两件事:为什么我们没有提前发现这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以下是《晚点 Auto》与何小鹏的对话:
不想当教练,也不想当独裁者
晚点 Auto:G9 的发布和上市是小鹏今年最重要的事,但是却出了一些问题。发布会结束的当晚,你想了什么?
何小鹏:我在想为什么我们没有提前发现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晚点 Auto:发布之前有察觉到不对劲吗?
何小鹏:配置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都有不同意见,比如说我对于一个低的配置是不太愿意的。
晚点 Auto:为什么 CEO 不支持的配置会被发布,这确实有些不对劲了。
何小鹏:任何一个公司开会的时候,你说你不支持的东西都把它否决掉,大家就不用开会了。
重要的、我实在不接受的事情,我会否决。但低配版这个事情他们都有各自的道理,销售同学可能认为需要有这样一个东西卖,产品同学、供应链同学、制造同学、财务同学也都有不同的角度,这是一个组合逻辑。我当时也勉强接受。你有很多选择的时候,就没有确定性,我们做企业就是在不确定性里找到最佳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