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讲道理是秀的。闻其言,却看不到其行。只能骗得了一时而已。
臣松之以为杨彪亦曾为魏武所困,几至于死,孔融竟不免于诛灭,岂所谓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哉!非知之难,其在行之,信矣。
裴松之引魏书,又亲自上阵,讽刺曹操知易行难,知人知面不知心,画虎画皮难画骨。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晋·裴启《语林》:“魏武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辄斫人不觉,左右宜慎之。’后乃佯冻眠,所幸小儿窍以被覆之,因便斫杀,自尔莫敢近之。”
杨修是否解读了梦中杀人这事,不可考。三国演义中,接着写道“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这大概和曹操献刀行刺董卓一样,是虚构的。
梦中杀人,耍聪明的小伎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正如,边让 孔融 荀彧 崔琰 ,到杨修的“我自以为死之晚矣。”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私利假托公义,又怎么堵得住幽幽众口?!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最后引用几句话,结尾吧:
《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公冶长》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
《道德经》74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道德经》 75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用人做事,仅靠个人聪明才智和魅力是不够的,还是需要制度公平。然而没有绝对公平有效的制度,所以良好的制度还应有容错、纠错机制和能力,可得永续发展。
三国的舞台,丰富多彩。你愿意撷取哪一缕颜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