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五菱汽车推出了“一代神车”五菱宏光汽车造型的MINI雪糕,包含莓烦恼、哈尼瓜、真桃气三种口味。今年5月18日,五菱汽车官微发布信息,宣布五菱宏光MINI雪糕上新。有网友问,“五菱造出来的雪糕能吃吗?”五菱官微回复称:“真的好吃,没有奇奇怪怪的汽车味。”今年以来,“百年老店”恒顺醋业也推出了酱油、香醋和黄酒口味的雪糕,标价18元/支。
众多巨头企业选择“跨界”时,为何纷纷将落点放在了冰淇淋身上?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茅台还是泸州老窖等,它们都是想通过“跨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并扩大品牌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影响力,而雪糕和冰淇淋,则是年轻人们活跃参与、消费频次高的品类。有分析人士表示,这些公司品牌跨界,并不是单纯地想卖冰淇淋,而是在寻找新一代品牌的潜在客群。同时,各大品牌纷纷以“联名”形式入局,也迎合了冰淇淋行业的新变化。
从去年刮起“文创风”开始,市面上的冰淇淋产品就悄然发生了改变,它们的外观和口味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五花八门,价格也是一个比一个令人“惊喜”。随着跨界联名和国潮风的兴起,冰淇淋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发现,曾几何时,冰淇淋这类原本在街头巷尾的小卖部里唾手可得的解暑品,如今已经成为在购买时必须再三掂量的“奢侈品”了。
一位从事冰淇淋批发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近年来高端冰淇淋品类层出不穷,今年在北京地区,就连中低端品牌冰淇淋的批发单价也均出现了上浮,单个产品价格的上涨区间低的从0.5元至1元,最高的可达2元。
“不要随便拿雪糕”
对居住在北京朝阳区的周意来说,随着天气逐渐炎热,在每天顶着烈日、排队做完核酸后,“吃根冰淇淋”开始成为她的必选项,也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
不过,周意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这样的惬意中其实也夹杂着几分心痛,因为现在去小卖部买冰淇淋,简直像是在“抽盲盒”。她已经习惯了下楼时顺便在小区里的小卖部买冷饮,“有一天我没有提前问价,随便选了一支冰淇淋,结果结账的时候老板说售价是9元。当时我还愣了一下,但是也不好意思再退回去了。”她告诉《财经天下》周刊,这种店的冰柜上一般不会标明价格。
“不敢随便拿不熟悉的冰淇淋了。”从那之后,她买冰淇淋时尽可能“三思而后行”,避免拿到很贵的。但是她发现,冰淇淋越来越难选了。“我在小卖部里买到的最便宜产品,也是3.5元/支,就连巧乐兹的新口味产品都涨到6元一支了。奇怪的是,我现在很少看到以前单价才卖5毛、1元和2元的冰淇淋了,像小布丁、老冰棍和苦咖啡这种老牌子,不知道它们是早就卖完了还是下架了。”
在今年,“当代雪糕价格有多离谱”“为什么现在的雪糕越来越贵”等话题曾频频登上微博热搜。网友们纷纷吐槽说,以前常见的“绿舌头”从1元涨到了3元,巧乐兹从3元涨到5~6元,各种网红品牌产品的定价更是都超过了10元。
《财经天下》周刊也发现,在北京部分住宅区周围的小卖部里,已经少有2元以下的冰淇淋售卖了,以前的苦咖啡、小学生和巧乐兹等传统冰淇淋售价都普遍在3元及以上。
而在大型商超中,多数冰淇淋品牌基本都是以4~6支的盒装产品形式售卖,像伊利旗下的巧乐兹和甄稀、蒙牛旗下的随变和绿色心情、和路雪旗下的可爱多和梦龙以及八喜这些产品。在北京双井富力广场的一家超市里,《财经天下》周刊看到,普通的盒装冰淇淋价格最高超过了40元/盒,最低的也是20元/盒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