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直到公元8世纪以后,甘蔗与蔗糖的生产工艺才被欧洲人所熟知。由于欧洲不具备种植甘蔗的地理、气候条件,蔗糖获取只能长期依赖与东方的贸易,因此,糖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在当时的欧洲,糖并不是作为消遣的食物,而是作为一种处方药,由专业药剂师进行配制。而非药用的糖只有王室或贵族等特权阶级才能享用。除此之外,据《英国诗歌史》记载,在15世纪的英国,用糖雕成的工艺品还成了教会、学校以及贵族权威的一种象征。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在殖民地的制糖业开始迅速发展。1420年,葡萄牙人把甘蔗带到了马德拉群岛后,甘蔗种植园就开始在美洲迅速增加。
17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加勒比海地区种植甘蔗。奴隶贩子把非洲黑人抢到手后,经过海运卖给北美的种植园主。然后再把白糖倒卖回欧洲,在欧洲高价卖了白糖,购买枪支后再卖到非洲,并换取奴隶。这样一来,结合了欧洲资本、非洲劳动力、美洲土地的甘蔗就成为“国际性作物”,成了全球化早期“三角贸易”的组成部分。到18世纪初,美洲大陆已经成了巨大的蔗糖工厂。
此后,随着“种植园经济”发展,蔗糖产量大大提高,价格也随之下降。蔗糖的零售价在1630年到1680年间降低了一半。随之而来的是蔗糖消费规模的剧增。在18世纪的前40年,英国的蔗糖消费增长了4倍以上,之后的40年里又翻了两番。从1663年到1775年,英格兰的蔗糖消费增长了将近20倍。在1660年之后,蔗糖从最初的奢侈品、珍稀品,变成了一种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大众生活品。
有学者认为,“甜味的诱惑”是欧洲殖民运动的重要动因之一。由此催生出的“三角贸易”让欧洲人积累了大量财富,进而为欧洲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原始资本,它直接推动了跨越洲际的人口大迁徙,改变了加勒比海地区乃至美洲地区的人口构成。
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健康,糖从当初的珍稀品变成了如今的“限制品”,“低糖”“无糖”反而成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表现。随着时代发展,人类与糖的关系也正产生着新的变化。
来源:千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