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规范应用心肌肌钙蛋白和利钠肽快速检测专家共识解析
作者:叶绍东1 蔺亚晖2
单位:1.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2.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临床检验科、实验诊断中心
现场快速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 POCT)在历史上的身影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的蚂蚁检测糖尿病。1959年开始以干化学试纸检测血糖及尿糖,至1995年对POCT概念正式界定。期间血液检测技术的革新和临床检验医学理念的推进使得POCT技术在疾病的预防和早期筛查,诊断和疗效评估,院前急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POCT与传统中心实验室大型全自动检测技术相比较,POCT因其灵活、便携、即时性以及可检测全血等特点,可实现不同场景下实时提供检测分析,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危重症疾病和时间依赖性疾病场景下具很大优势。传统检验设备需要专业的实验室人员和具备检验资质的技师才可以操作,而POCT设备在经过培训、考核授权后由医生或者护理人员在诊疗现场进行检测,简化了检测流程,减少了人工干预,缩短了报告时间,从这方面的优势来讲非常适合在基层和一些需要立刻获得检测结果的应用场景,为长期在一线从事心脑血管救治工作的医护人员提供了又一个加速临床诊断的有力工具。
2019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疾病现状严峻,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冠心病1100万,心力衰竭890万,2017年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 2009 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同时我国民众对胸痛危害认识不足,患者延误及院前急救延误导致了救治存活率低的短板,快速获得心脏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可帮助院前急救人员和院内诊治中心进行快速干预,打通生命绿道,获得宝贵的救治时间。
为进一步发挥心肌肌钙蛋白和利钠肽等重要心血管标志物的快速检测应用价值,北京精准医学学会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血管代谢专病医联体共识编委会牵头撰写《规范应用心肌肌钙蛋白和利钠肽快速检测专家共识(2020年)》(以下简称“共识”),并于近期发表于《中国循环杂志》。《共识》就规范应用POCT技术检测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和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提出7条临床应用推荐建议和POCT质量管理的8条建议。
一、关于POCT临床应用的7条建议主要阐述了下面四方面内容
1.在临床应用的推荐意见中第一至三条提出了POCT可应用的不同临床场景包括传统急救(院外急救+院内分诊)、胸痛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冠心病监护病房等。在一些心血管疾病急症高发场所例如:内科、老年科、呼吸科也推荐配置POCT设备以方便心脏标记物检测。POCT设备的配置也可拓展到一些资源配置有限的基层单位或社区医院以方便对于ACS或心力衰竭患者的快速诊断。
2.在应用POCT心脏标记物检查诊断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或急性心力衰竭(AHF)等疾病是需要结合具体的临床情况进行考虑。2018年第四版全球心肌梗死定义提出了关于“心梗1+1”诊断模式,即需要血液肌钙蛋白水平和至少1项的临床标准: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影像学证据、心脏超声或发现冠脉栓塞的证据。对于急性心力衰竭诊断评估也同样需要综合评价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心脏影像学和功能检查结果。临床上引起心肌肌钙蛋白升高的原因复杂而多样,ACS以外的许多病症都可以导致心肌肌钙蛋白的升高(表1),所以心肌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标志物而不是心梗标志物,正确诊断ACS的基石依然是完整和详细的病史,需要一线临床工作者综合的判断。

3.多数商用POCT设备所提供的现代肌钙蛋白及cTn,其灵敏度不如高敏肌钙蛋白(hsTn)依靠单次POCT cTn检测的阴性结果不足以排除ACS患者。因此可结合GRACE或HEART评分等临床评估工具辅助判断患者。相比于GRACE评分, HEART评分应用更加快捷简便。H-E-A-R-T分别代表:病史(History)、心电图(ECG)、年龄(Age)、风险因素(Risk)和肌钙蛋白(Troponin)。是一种在患者首次就诊时使用的方便简单的纸质评价工具。2008年荷兰开展的一项研究中引进了这种评分量表,该评分量表可辅助进行胸痛患者风险级别的快速分层(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