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糜样血常规的HGB校正,可参考之前自己的文章《两种方法对比,解决脂血血常规中HGB问题》,运用一个校正公式即可,如下。
HGB校正值=HGB校正前-HGB脂血血浆*(1-HCT校正前)
备注:①将脂血标本上机检测,得到HGB校正前、HCT校正前等参数,再将其低速离心(离心力310-550g)2~3分钟,轻轻取出,吸出脂血浆;再将脂血浆进行全血细胞计数(CBC),检测出脂血浆中假的HGB浓度(HGB脂血血浆)。②MCH校正值=HGB校正值/RBC校正前;MCHC校正值=HGB校正值/HCT校正前。
按照如上操作,乳糜样的血常规标本离心,吸取脂血浆进行CBC计数,如图6,单纯的乳糜样血浆HGB为22g/L。

图6
套用公式,HGB校正值=177-22×(1-0.478)=165.5 g/L(约等于166g/L),MCH校正值=166/5.36=309pg,MCHC校正值=166/0.478=347g/L
综上,真实的血常规应当按照HGB校正值、MCH校正值、MCHC校正值报告结果。
【前因后果】
事后,自己也将该事情前前后后的顺序梳理一遍,还原的事情大致为:上午11点27分住院部送检加急标本(本案例中患者的标本状态正好是红色加急状态),并且重症医学科也在此时段送检,标本量的突如剧增,血常规同事无暇顾及仔细查看血球仪界面的报警信息,在LIS端审核结果时,考虑患者男性,HGB本来就会高一些,于是将血常规结果审核出去。
而生化室同事,由于需要离心检测血清,故发现了患者乳糜样的血清,同时该乳糜样血清也干扰了某些生化结果,于是进行10倍稀释操作,最后报告了稀释后的生化结果。
【病例追踪】
调取患者相关结果,发现放射科有一结果,如图7,考虑胰尾胰腺炎、胆囊结石、脂肪肝。

图7
案例分析
1、乳糜样标本会干扰检验科一些检测项目,常见的如血常规HGB、MCH、MCHC,生化项目中ALT、AST、TP等。由于生化室是进行血清测试,而血常规是进行全血检测,故生化室能发现乳糜样血清异常,而血常规岗位比较难发现脂血血浆的异常。
血常规发现脂血的异常通常是参照41条复检规则中MCHC达到380g/L以上,而实际工作中也难免会遇到假性正常的MCHC值,如本案例中患者的MCHC就刚好达到上限参考值,非常具有迷惑性。
2、异常的MCHC升高常见于:冷凝集、乳糜样血、输注脂肪乳等。异常的升高,我们容易发现;难就难在于假性升高至正常范围内的MCHC结果,例如贫血患者在进行手术后输注脂肪乳,其HGB、MCHC就可以达到正常范围内,但这却是假象!
3、通过此案例也说明,我们检验科组与组之间并不互通,往往一个岗位发现异常结果,并不会告知另外一组同事注意某项目容易受到干扰,或者说告知另外组同事哪些结果将出现异常,注意提防。
非常浅显的一个案例,如血常规中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异常增高,会提示临检窗口同事注意查找寄生虫卵吗?
4、患者的血淀粉酶101U/L,处于正常范围(参考范围0~220U/L),结合腹痛、血清乳糜样改变、CT影像,考虑摄入油腻食物后出现的急性胰腺炎前期症状。
总结
在审核血常规结果时,即便繁忙也应大致浏览血球仪散点图界面信息,从而避免某些血常规中假性正常的结果。另外,也需要加强检验科组与组之间的互通,告知某些特殊的标本需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