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到,除了提升产品功能,降低货币成本,我们还有多种渠道提升产品感知价值。
增加“形象利益”
很多时候顾客不买你的产品,可能是由于你没有帮助顾客树立他们想要的形象。相对于产品的质量,顾客有时候更看重能不能突出自己的形象。
比方说手表,五块钱的电子表和上万的名表的产品功能相差不多,但是高端人群肯定选择后者,因为可以凸显他们“成功、高端、大气”的形象。过节送礼时,人们倾向于选择包装更高大上的产品,也是同样道理。
类似的还有钻石。“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一句广告词赋予钻石“爱情地久天长”的象征,从众多珠宝种类中脱颖而出,成为年轻男女结婚的首选。
家长常常因为担心孩子喝太多饮品不健康,而反对他们喝饮品。对此六个核桃是怎么做的?“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广告词配上以学生为主的广告,直观的给六个核桃产品加上“学生=用脑=六个核桃”的形象,一度成为学生家长的首选。
降低“时间成本”
所谓时间成本,是指顾客为得到某种产品或服务而必须消耗的时间换算成的代价。相同产品或服务的条件下,时间成本越低,顾客感知的产品价值越大,购买欲望也就越大。
淘宝等电商之所以成功,除了产品种类众多、价格便宜外,很大程度上也因为方便快捷,可以最快速的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省下了在各个商店来回寻找的时间。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家餐厅开了两家分店,一家距离公司一千米,一家在公司楼下,你会去哪一家?相信很多人会选择到公司楼下的餐厅用餐。如果公司楼下的餐厅贵几块?十几块?几十块呢?大家可能又会有不同的选择。
在金钱和时间的对比中,顾客自有自己的比较法则。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更喜欢以最方便的方式购买产品。如果无法在价格上占据优势,商家可以考虑以这种方式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提升“服务利益”
提到“服务利益”,很多人都能想到海底捞。只要路过海底捞,他们的服务员都会打招呼,热情洋溢,满面笑容

在网上可以搜到众多关于海底捞服务的段子,这些段子中,有些是消费者的真实评价;有些可能是公司看到商机,由专业公司介入传播;还有一些是网友的恶搞。
无论怎样,不可否认的是,海底捞的特色服务确实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在激烈的竞争市场,即使产品价格没有优势,凭借特色服务,一样走向成功。
购买一台电脑5000元,商家会宣传说购买电脑即赠送价值200元的耳机,以及价值100元的一年售后保修卡。那商家为何不直接宣传电脑4700元,耳机200元,售后保修卡100元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样顾客看不到服务利益,反而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即使是售后保修,那也是我自己购买的。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感知成本,其负面效果显而易见。
提升“体验利益”
炎热的夏天,你汗流浃背,此时一杯热水,一杯冰水,你会选择哪个?
寒冷的冬天,你瑟瑟发抖,这两杯水你又会选择哪杯?

你看,两杯水状态没有变化,处在不同的环境下,人的选择明显不同。归根到底在于不同情境下触发的体验利益不同。
大屏幕手机,商家强调更好的观感体验,小屏幕手机则强调方便便携。每个产品与竞品之间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将产品的不同之处点亮,强调其能够带来的体验价值,以此增加消费者的感知利益,必能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在各种营销方式频出、营销渠道多变的时代,我们更应该考虑一些本质的东西。
分析顾客从了解产品,到购买产品,再到传播产品的整个过程,从顾客角度,扩大其能感知到的利益,降低其感知成本,从而最大程度的扩大顾客的产品感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