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白虎汤证之第219条
自汗出为本条证用白虎汤之标准,故冠以若字。此句当接遗尿句看,柯氏说是。山田与手足逆冷句连读,以为误下后之或然证,则句末者字不可通矣。此证若无汗者,可择用葛根芩连汤、黄连解毒汤之类。
又,“发汗”以下十七字,尾台氏以为后人注文。
本论言合病者,为科四,为条七:曰太阳与阳明合病,主葛根汤者二条(三十三条、三十四条),主麻黄汤者一条(三十七条);曰太阳与少阳合病,主黄芩汤者一条(百七十九条);曰阳明少阳合病,主大承气者一条(二百六十一条);曰三阳合病,主白虎汤者一条;不出主方者一条(二百七十一条)。
合而考之,所以名为合病之故,殊无显明之证候,前贤注释,辄云:“太阳阳明合病者,太阳之脉浮、发热、头痛、恶寒,与阳明之喘渴、胸满、烦热、不得眠等证,同时均病。”(程氏、《金鉴》等)“太阳少阳合病者,谓有太阳之发热、头痛、项强、脉浮,又有少阳之口苦、咽干、目眩、耳聋、胁痛、胸满也。”(《金鉴》、汪昂、山田等)“阳明少阳合病者,阳明病目痛、鼻干、不得卧,少阳病胸胁痛、耳聋,两经病证各见一二证便是:(张兼善,《金鉴》)。
虽然,考之经文,则葛根汤但云自下利,葛根加半夏汤但云呕,麻黄汤但云喘而胸满,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但云自下利、若呕,大承气汤但云下利、脉滑数、有宿食,而无两经相合之证。如旧注所云者,征之实验,则葛根汤但治表闭项强,其兼下利者,表解则利减。麻黄汤但治表闭,黄芩汤但治下利,大承气汤但治痞满燥实。苟施之两经相合之证,如旧注所云者,曾无一验也。
且如本条所举,壹是皆阳明证,其主白虎汤,尤足征表证已罢。百七十七条云:“伤寒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可以见也。而《金鉴》犹云:“三阳合病者,太阳之头痛、发热,阳明之恶热、不眠,少阳之耳聋、寒热等证皆具也。”斯真不念思求经旨者已。
又如百三条、百九十七条、二百二十九条、二百三十七条,皆具三阳之证,而经文皆不称三阳合病。更征之方药:柴胡桂枝汤当治太少合病,大柴胡汤当治阳明少阳合病,大青龙汤当治太阳阳明合病,桂枝加附子汤、麻附甘草汤、麻附细辛汤,当治太阳少阴合病。桂枝人参汤,当治太阳太阴合病。而经文用以上诸方者,皆不称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