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白虎加人参汤证之第26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裹)。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煮服法似有脱文。《外台》云:上五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米熟,去米,纳诸药,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
《活人辨疑》云:化斑汤(即本方),治赤斑、口燥、烦渴,中暍。
《徐同知方》云:人参白虎汤,治伏暑发渴,呕吐身热,脉虚自汗,如伏暑作寒热未解,宜与五苓散同煎服。
《保赤全书》云:人参白虎汤,治盛暑烦渴,痘出不快,又解麻痘、斑疱等热毒。
《方极》云:白虎加人参汤,治白虎汤证而心下痞硬者。
龟井鲁道载《病因备考》云:消渴经年,虽五十以上,间有得治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世医多以此病为难治,畏石膏故也。
汤本氏云:糖尿病,多宜石膏剂者,然不必本方之主治也。
《类聚方广义》云:白虎加人参汤,治霍乱吐泻之后,大热烦躁,大渴引饮,心下痞硬,脉洪大者。
又云:治消渴,脉洪数,昼夜引饮不歇,心下痞硬,夜间肢体烦热更甚,肌肉日消铄者。
又云:治疟病,大热如煅,谵语烦躁,汗出淋漓,心下痞硬,渴饮无度者。
渊雷案:
观以上诸家之说,则白虎加人参汤,可以治斑疹,可以治日射病,可以治天花麻疹,可以治糖尿病、尿崩症,可以治霍乱,可以治疟。所治之病至不一,然其证候,则皆是大热烦渴,脉洪汗出,心下痞硬也。抑人参白虎所治,岂特以上数病而己,凡有大热烦渴,脉洪汗出,心下痞硬之证者,不问何病,人参白虎悉治之。
学者须知病之与证,实不相蒙。
研究病理当从病,或从其病灶,或从其病菌,或从其所中之毒,西医所论详矣。商量治疗当从证,有自觉证,有他觉证,望闻问切,及按腹所得,仲景所论是矣。中医多以证候为病名,其病名既不当,故古医书之以病分类者,其说愈烦,则其失愈远,以其不知病灶、病菌,而谈病理故也。西医近日之趋势,似欲每病得一特效药。然药之特效于病者,至今绝少,以其轻视审证,而必欲治疗原因故也。余以为理论当从西医之病名,治疗当宗仲景之审证为宜也。
白虎汤之主药,为石膏、知母。知母解热生津,治阳明病阳盛津伤,最为适当。石膏系硫酸钙之含水结晶体,有碱性反应,其治效当与西药之诸钙盐类似。约而言之,胃肠内发生过剩之酸液时,用钙盐为制酸剂,或慢性胃肠炎,黏液分泌过多,沉淀而蔽其黏膜,阻碍其消化、吸收时,用钙盐类溶解之,此皆作用于胃肠,古人以石膏为清胃药,有以也。新陈代谢疾患,如糖尿病等,血液有酸性反应时,用钙盐类中和之。劳动过度,亚砒酸及磷之中毒,或热性传染病之经过中,体内发生乳酸时,亦为钙盐类之适应证。此外又有止血、消炎、镇静、强心、强壮诸作用。惟碱性上类,内服后最难吸收,西医尝以此疑石膏之无用,今则试用而得效,已不持此论矣。
中医用石膏,则以唇舌干燥,小便赤浊,烦渴引饮为标准。若病属阴证,腹中觉冷,或下利者,忌之。
用粳米者,殆因伤津之故,盖以知母、石膏清其热,恢复其胃肠之机能,而以粳米滋养之也。合知母、石膏、粳米、甘草,治大热、汗出、脉洪、烦渴,是为白虎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