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饮食 > 养生粥

伤寒经方探问疑难杂症和癌症总论(二)伤寒经方和脏腑系(下)

常驻编辑 养生粥 2022-12-07 脏腑   伤寒   章太炎   汤头   时方   方家   这一点   疑难杂症   总论   捷径   历代   癌症   中医   思维   理论   老师   知识   资料

伤寒经方和脏腑系(下)


0If拜客生活常识网

0If拜客生活常识网


0If拜客生活常识网

中医从来不是什么高大上产物,是实实在在的实用学,如果是实操就读伤寒家的书,对于其他专业的我觉可以像廖平、章太炎一样,去做学术性考证。中医在历代就是为大家服务的,所以才说人子不知医,古人以为不肖,所以文人墨客都会点医道,很多人面对中医难题是临床,特别是伤寒经方派你更难找到老师,医学院一系列的中医教材都是都是满满的理论,诊断学直接和伤寒经方就是逆向行驶的,所以几年学习框架一大堆,可是面对实际束手无策。很多人学习伤寒经方是为了解决大问题,其实伤寒经方的好处不在于解决大问题,而是在身体能量阶段有问题时候,及时修复不去创造发生阴实的条件,这一点是很多时方做不到的。0If拜客生活常识网


0If拜客生活常识网

如果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那么前面我提出的理论书籍是为了扭转思维,进入伤寒的思维方式。不是进入流散无穷的时方世界。在这在强调一下,很多人见到的理论是伤寒和脏腑结合,这个古书也是这么说,但问题是你在实际操作中见到的脏腑是时方派的脏腑,远远不是我们所需要而唐汉的脏腑,这样造成的恶果就是实际脱离经方思维,然后觉得自己学习了很多知识,实际上都是绊脚石。我们大陆发生了伤寒经方的断代,民国大量的思维没有一代代进步创新,然后几十年之后又重新回去轮回。但是这一点日本的古方派和台湾研究伤寒的却没有断代,大部分伤寒经方家坚持的就是伤寒和时方分开,不需要去嫁接什么脏腑理论,弄得不伦不类。这一点在实际操作之中我是比较赞成的,因为经方的用药,思路,快速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可以和时方的脏腑混合在一起,今天既然没有完备的汉唐脏腑资料,陈士铎的用药结构有没有大量可以解析的资料,不如平衡之后放弃暂时搁置是最合理的选择。0If拜客生活常识网


0If拜客生活常识网

伤寒经方的学习从难到易,然后从易到难,从难到易,就如刀砍竹子,进去难劈竹容易,所以不要从什么汤头歌,医学三字经来,从伤寒进去,以后看书的路子是宽的,精通伤寒之后,一般的医案或者名家医学全集就是小说,是为了让你消化伤寒的。从易到难,就是进入伤寒从太阳经开始,从桂枝汤开始,一步步到厥阴,到杂病。如果伤寒是你学习的课本或者公式原理,那么我之前所说的就是各个名家的注释就是好的老师,除非你天资特别好,伤寒经方真没有捷径,捷径就是横向纵向对比去了解各个释家为什么这么解释,然后好充分理解伤寒条文。个人经历,刚开始看到很多医案,还有很多市场化推销出来的书籍咀嚼过的解释,是感觉让自己好像理解了,但是最后却是吃亏,还有先看大量的医案,觉得照抄医案就行,造成的问题是一旦遇到疑难杂症的时候,翻阅大量的资料,然后不明所以然,造成用药时候慌乱,没见坚心反复换药,这是今天很多进入中医的人的习惯,用西医的临床实践去磨炼自己,可是中医思维在这方面确实有所不同,你看从清朝开始黄元御,徐大椿,唐容川,曹颖甫,恽铁樵等那个像时方一样和你说先临床,中医的思维就是比“象”思维,如果思维不对,之后所有的操作都是错误的。所以喊着临床的时方派是要培养顺手的学徒打工还是要设置障碍。0If拜客生活常识网

正确的伤寒经方思路和大量的知识储备是基础,而历代的医案就是我们要增加知识的习题集,要做好的就是这些反复练习之后才能得手应心,然后才在实际临床上不会出事,特别是今天学习伤寒经方,不管是体制内还是自学的,到你出手时候才不会误诊病人,也不会让自己错失信心。当然我们希望身边有曹颖甫这样的老师实施指点,也希望有王绵之这样世代为医的老师告诉你好多几代积累的经验,这真是是一种奢侈的期望。

相关阅读:

  • 哪里是食道(食道在中医归哪个脏腑)
  • 男人肾虚的9个表现,出现4个以上,说明你要调理身体了
  • 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肾火,身体有火怎么办?该怎样降
  • 当出现植物神经紊乱的问题后,应该怎么办呢?
  • 通过舌象辨健康
  • 夏至养生,养心是关键
  • 肺痰、脾痰、肾痰、心痰、肝痰,你的痰在哪里?诸脏之痰如
  • 多雨之夏
  • 你的面色代表了什么,你知道吗?
  • 经常性失眠怎么办?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