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小结
《金匮要略》在今天杂病治疗上有很多奇异点,除了脏腑经络辨证这样的方向问题,还有很多语言的表达古今不同,比如提出的上工治未病,是预防疾病的法则,除了此点,更重要的是治疗未病的脏腑,不让疾病发生传变,说白了就是已经丢失一块阵地时候,首先要保证其他阵地稳固。再有一层就是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做到整体辨证。古今语言的差异,也容易造成大家的误解,所以学习伤寒杂病论,真的是要要时刻用心注意。
我所用的是桂林本伤寒论杂病论,个人不怎么用宋版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分拆,所以在认知上就像刚开始提到的,认可脏腑系的东西,但是在运用开方上却不要受时方影响,为了将就内经非要脏腑辨证,在这儿还是坚持经方家观点,仲景用药之法,全凭乎症,添一症则添一药,易一症则易一药。
第一,杂病的用药时机很重要,错过时机很多东西变得很麻烦。用药力度也要自己去体会。第二,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大量的案例了解,虽然一生遇不到多少疑难杂症,但是巨大的储备可以让人心不慌。第三,大量的临床实践或者大量的过来人的经验告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病人节约时间,争取更多机会。第四,经方在大量急症和危症上有特效,不要被一些法则束缚。要自己尽最大可能的试药,就像石原里美演的药剂师,然后文中提到的大量的用药要去揣摩。
最后再重复一下,很多人都想着一开始就能治疗疑难杂症,这种路子一定会把自己带进死胡同,所以伤寒杂病论为基础是成为高手的捷径。同样还是强调一下《诸病源候论》、《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类证治裁》《外台》《千金》《杂病广要》是配合研习杂病最有益的辅助。文中几位市场派的资料大家去搜一下,有借鉴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