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玉户,天瞿。
来源
本穴最早见于《灵枢·本输》。
缺盆之中,任脉也,名曰天突。
定位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释义
天:上,指天气及人身之上部。
突,指灶突,即烟囱,有穿通之义。烟囱,引申为食管、气道。
天气通于肺,穴处犹如肺气出入之灶突也。本穴位居胸腔最上的喉头,既为清气之所入,又为浊气之所出,故以为名。
经典论述
《针灸甲乙经》
天突:一名玉户,在颈结喉下二寸,中央宛宛中,阳维,任脉之会,低头取之,刺入一寸,留七呼,灸三壮。
咳上气,喘,暴喑不能言,及舌下挟缝青脉,颈有大气,喉痹,咽中干,急不得息,喉中鸣,翕翕寒热,项肿肩痛,胸满腹皮热,衄,气哽心痛,隐疹头痛,面皮赤热,身肉尽不仁,天突主之。
会厌之脉,上络任脉,复取之天突,其历乃发也。
喉痛瘖不能言,天突主之。
《百症赋》
咳嗽连声,肺俞须迎天突穴。
《席弘赋》
谁如天突治喉风,虚喘须寻三里中。
《灵光赋》
治气上壅足三里,天突宛中治喘痰。
《针灸大成》
天突一名天瞿 在颈结喉下一寸宛宛中。阴维、任脉之会。《铜人》针五分,留三呼,得气即泻,灸亦得,不及针。若下针当直下,不得低手即五脏之气伤,人短寿。《明堂》灸五壮,针一分。《素注》针一寸,留七呼,灸三壮。主面皮热,上气咳逆,气暴喘,咽肿咽冷,声破,喉中生疮,喉猜猜喀脓血,喑不能言,身寒热,颈肿,哮喘,喉中翕翕如水鸡声,胸中气梗梗,夹舌缝青脉,舌下急,心与背相控而痛,五噎,黄疸,醋心,多睡,呕吐,瘿瘤。 许氏曰:此穴一针四效。凡下针后良久,先脾磨食,觉针动为一效;次针破病根,腹中作声为二效;次觉流入膀胱为三效;然后觉气流行,入腰后肾堂间为四效矣。
功效主治
任脉、阴维交会穴。
主治:哮喘,咳嗽,咽喉肿痛,咽干,暴暗(失音),噎膈,呃逆,瘿瘤等。
现代研究
电针天突穴对呼吸衰竭有一定疗效,特别是对外周性呼吸衰竭疗效明显。
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调整作用,可以治疗支气管哮喘。
针刺天突、肺俞等穴,无论吸气或呼气阶段的气道阻力,都从增高状态明显下降,特别是呼气时的气道阻力下降最为明显。
X线观察,针刺天突、膻中穴,可使健康人食管蠕动增加,内径增宽,也可使食管癌肿瘤部的上、下段食管蠕动呈相同改变。
针刺天突穴对免疫细胞功能有调整作用,可以观察到淋巴母细胞转化率明显提高。
预告
廉泉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