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评估颈椎稳定性以及椎管整体的情况。在手法治疗中,有两类手法需要格外关注。
一是调节手法,实施手法前依然需要谨慎评估。若患者存在失稳,尤其是“相邻节段”失稳,调节手法容易加重其不稳的情况;若是椎管内存在狭窄,脊髓、神经根存在压迫的患者,调节手法亦有加重神经损伤的可能。若存在上述两种情况,则可将手法视为禁忌。
二是护髓手法,因其主要的操作方法是以颈椎轴向的拔伸牵引为主,因此无论是不稳,或是椎管内的退变,从理论上来说都是适用且有收益的。
只是在椎管存在狭窄、神经存在压迫的情况下,注意操作过程需要轻柔,在不诱发或加重症状的状态下进行即可。本案例中医生便是采用这一方法解决了患者的病痛。
综上,林定坤主任团队认为术后并非绝对不能做手法,而是要区分具体情况,具体评估、谨慎操作。
4、精准治疗
在上述三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便走到了最后一步——治疗。
因手术情况为病情增加了许多变量,所以需要有较高理论水平、技术水平,且有实践经验的医生来进行手法操作,针对病因所在进行精准治疗,减少对其他节段的刺激,从而减少对手术节段的影响。
回到案例本身,本例患者术后已经十年,而症状是近期才出现的,可以考虑与手术本身基本无关。
在图2的X线片上,可以看到患者颈椎C3-5的手术节段,已经骨性融合,可以理解为三个椎体已经长成“一整个”的“大椎体”,不分彼此了。而在动力位X线片上,可以看到患者手术的相邻阶段以及颈椎整体,都没有不稳的征象出现。
同时,图1磁共振也显示患者手术的相邻节段没有脊髓、神经根受压情况,退变不严重。
综上,我们可以认为进行手法治疗是安全有保障的。
患者在治疗后,疼痛迅速改善,没有出现其他的问题。叮嘱其在家中落实练功、减少劳作等护养措施,至今未再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