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迈进新时代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跨越古今……发祥于中华大地的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卓越贡献,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权威人士指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这一中华文明的瑰宝焕发新的光彩——在京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吹响了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号角,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大好时机。
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独特优势护佑百姓健康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医药学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贫瘠的家底,一条具有革新性的公共卫生体系之路开启——乡村医生依靠“一根针、一把草”,用中西医结合的“土法”治病、制药,解决农村缺医少药的燃眉之急,护佑了亿万群众的生命健康。
从把“团结中西医”作为新中国卫生工作方针之一,到新时代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中医药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在治未病、防治重大疾病和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彰显。
酝酿30年的中医药法终于出台,首次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首次发布《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国粹”发展有了“国法”保障,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古老的《本草纲目》被时下年轻人追捧,是因为中医药凝结着先人‘尝百草’的智慧和勇气,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流露。”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说。
丸、散、膏、丹,针灸、推拿、拔罐、刮痧……以“简便验廉”著称的中医药,成为受人追捧的养生保健和诊疗方式。
“治未病是中医的主要特色和优势。随着卫生健康工作重心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说。
当前,中医药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王国强说,将中医药全面融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有利于激发和释放中医药发展活力的政策体系,就能够不断传承精华,守住中医药生存发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