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22年班廷(Frederick Banting)发明外源胰岛素以来,糖尿病的疗法时至今日可以说是各通路八仙过海、各疗法百花齐放。什么双胍类、格列奈、磺脲类,DPP、GLP、利拉鲁肽、SGLT,速效、短效、长中效,给个辙就能贯口下去。
但快一个世纪过去了,班廷一定想不到,全世界的糖尿病发病率与患病率竟然不降反升,于是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反思目前控制、治疗糖尿病的方向是否合理。低碳水饮食的生活干预疗法自2000年后愈发被重视起来,而实际上这套理论早在1877年就有所记录。
“There are few diseases which present to the practitioner so clear an indication of what is to be done…a Diabetic should exclude all saccharine [sugary] and farinaceous [starchy] materials from his diet.”
——Morgan, W. (1973). Diabetes Mellitus its history, chemistry, anatomy, pathology, 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and cases successfully treated.
“一些疾病的治疗方式其实很明显。比如糖尿病医师得把病人膳食中的含糖和含淀粉的食物彻底消除。”
而我们的祖先在更早的时候就开始研究如何医治糖尿病了。古代医学家认为,酒色无惮,焦劳苦思,食膏粱厚味,都是致糖尿病的原因。《景岳全书》中说,“消渴病,皆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也”。《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中记载的39例消渴医案中,患者多为达官显贵。
只不过消渴症缠绵棘手,一直到唐代孙思邈才给出了相对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他的《备急千金要方·消渴》中提到,消渴“治之愈否,属在病者,若能如方节慎,旬月可廖,不自爱惜,死不旋踵。方书医药,实多有效,其如不慎者何?
其所慎有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他;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
他在《千金食治》又说饮食方面要节制,要少吃饼、酒浆和瓜果。古代酿酒原料主要是高粱、小米、大麦、小麦、薯干及淀粉含量较高的水果等。
所以他说主食“与酒浆、瓜果理极相仿“,他的论述与现代医学通过生活干预糖尿病的低糖低碳水理念不谋而合。
但好酒贪色是男儿本性,焦劳苦思是为忧国忧民,膏粱厚味是为官为宦的生活常态,且文人本是多病多愁身,说起来兼具几者翩翩有得色之人不鲜见。
再次cue一下司马相如这位中国糖尿病病患史上的第一人。
好色是司马相如最为人所熟知的特点。
汉刘歆《西京杂记》说:“长卿素有消渴疾。及还成都悦文君之色。遂以发痼疾。乃作美人赋。欲以自刺而终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文君为诔传于世。”
汉代人的笔记小说里说司马相如的消渴症主要是因为好色纵欲无度并非虚妄,因为司马相如特地做了一篇《美人赋》来辩驳明志,说自己并不好色,可谓非常欲盖弥彰了。
邹阳谮之于王曰:“相如美则美矣,然服色容冶,妖丽不忠,将欲媚辞取悦,游王后宫,王不察之乎?”
王问相如曰:“子好色乎?”
相如曰:“臣不好色也。”
一脸蒙蔽
不过好色而不淫在古代文人那里是风流潇洒的做派。
司马相如移情别恋一茂陵女子,卓文君写出百转千回的《白头吟》挽留之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