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王”的风流人生,染指多女,连已婚的电影皇后胡蝶都不放过
他就是风云人物戴季陶。戴季陶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理论家。这两人怎么就产生了联系呢?
这样的机会可能你也有。有一次,戴季陶、蒋等人在上海开会,戴笠是给某个酒店会所跑堂的小喽啰。戴季陶就发现这个小瘪三跟别的下人不一样,就问他,小伙子有啥志向啊?戴笠先说,“只要给我饭吃,什么都行”,接着,他忍不住又说,想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戴季陶一听,这个小杂役绝非池中之物。前面提到了搞关系那是戴笠最擅长的,所以没多久,戴笠就对戴季陶亲热得不得了。
1926年,戴笠碰到了他的同乡毛人凤,算起来是他的小学同学。简单寒暄之后,毛人凤劝戴笠,不妨去黄埔军校试试运气。如今是乱世,只要进了黄埔,说不准将来就会碰到什么样的机遇。
关于戴笠报考黄埔军校这事儿,历来有很多说法,但不管怎样,1926年,戴笠带着青帮大佬黄金荣的推荐信,到了离家万里、人生地不熟的广州。一到广州,他就先拜访了已是中山大学校长的戴季陶。戴季陶也赏识他”绝非池中之物“,二话不说将他引荐给了蒋校长。
自从跟定了蒋校长之后,戴笠整个人忽然间都变了,吃喝玩乐一概没有,也不去外面瞎鬼混了。当时,戴笠考上了黄埔军校的骑兵营,结果教官就很好奇,这小子成天不上课不知都在外面忙些啥。
事实上,当时戴笠有事没事请假出去,就是去和那些政要们搞交际,到处搜集情报,一到晚自习就不停地写信报告给给蒋校长,严密监控周围同学老师的思想动态。
基于此,蒋校长给了戴笠同学两项任务:一是汇报学生们的思想情况,二是监视老师和教官。戴笠心领神会。
3.身经百战让人闻风丧胆
“戴笠”其实是他后来起的名字,取自晋周处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骑马,他日相逢君须下。”“戴笠”,指的是身份卑下。自从得到蒋介石的赏识之后,戴笠的声名逐渐远播。江湖上开始有很多他的传说——
美国著名记者爱泼斯坦来华访问时,中方派了四个人迎接,但爱泼斯坦直到离开,也不知道第四个人究竟是谁。后来经人提醒才知道,原来这个人叫戴笠,一直跟在他的身边,而他却毫无察觉。
戴笠的一生中,遭遇过上百次暗杀,有日本的间谍,有美国的特工,也有民间的武林高手,但都被他一一躲过。最神奇的一次,据说有159个便衣特工,从各个方向将他团团围住,但仍然让他逃出生天,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逃出去的。
戴笠的行踪堪称中国最神秘的,包括蒋都不知道他这一刻在哪里,下一刻又要去哪里,你甚至可能在全国十几个地方同时听到他的消息,但就是不知道哪个是真正的戴笠。
即使在重庆大本营,戴笠的出行也是非常秘密的,有时你明明看见他一个人在走路,但实际上至少有30个便衣在周围保护着他,确保没有任何危险能接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