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豆腐的传播路线,第一站自然是近邻河南的山西,在明朝,山西地区就曾出现不少以豆腐命名的街巷。今时,在忻州的繁峙县,当地豆腐做好后因为水分含量较高而又被称作水豆腐,刚制成的繁峙豆腐颤颤巍巍,水嫩软韧,入口后清香绵滑,十分适合凉拌或小炒。
不过这似乎与常见的“北豆腐”不同。在过去,北方做豆腐多用含氯化镁的盐卤法点浆,制成的豆腐会比用石膏点出来的要硬板一些,因此也叫老豆腐、板豆腐。
在京津冀一带,老豆腐的人气可以说是万人追捧,北京有来自延庆的永宁豆腐,著名的柳沟豆腐宴便出自这里。天津人口中的“老豆腐”则是豆腐脑,早晨起来,一碗卤汁配上小料的老豆腐下肚,一口入魂。
当豆腐自宋朝传入南方后,好像任督二脉被打通,无论是品类还是吃法,可谓是开启了豆腐的“多元宇宙”。
在湘菜名声鹊起的当下,一道小炒攸县香干想必很多人都见过,这款香干的原型便是来自湖南株洲攸县的豆腐。在当地,每日都有新鲜的豆腐出摊售卖,选用本地“八月黄”大豆制成,香、嫩、爽、滑。邻省湖北则有石牌豆腐作代表,如今还走起了零食生产路线,使得豆腐的身份更加多元。
而在东南一带,声浪更高的似乎要数诸如东坡豆腐、大煮干丝、酿豆腐等各色知名菜式,但其实,很多地方还潜藏着各种新鲜豆腐。最有特色莫过于江西赣州的崇义黄姜豆腐,以黄豆、黄姜为原料制成,成品四四方方,外黄内白,黄色即用黄姜浸染而成,质地柔韧绵软,适合小炒。还有广东梅州的砣子豆腐,因成品形如称砣而得名。
此外,在福建三明也有永安大湖豆腐,广西南宁也有马山豆腐,台湾新北则有深坑豆腐……各地均有拿得出手的豆腐代表,不遑多让。
走入西南地区,豆腐在这里的演绎同样毫不逊色。川菜代表麻婆豆腐,想要好吃除了靠厨师的技艺外,自然也离不开豆腐本身。作为拥有国家地理标志的沙河豆腐,产自四川宜宾的高县,因为制作时使用了龙山山泉水,使得豆腐色白如玉,嫩若凝脂,香滑细腻,用它做出的麻婆豆腐,可在川南独秀一枝。
同样品质不凡的还有来自云南红河州的石屏豆腐,这里的豆腐是用本地井水点化而成,制成的豆腐白似玉板,清香细嫩,难怪有人说“水点琼浆天下奇,火烧豆腐云外香”,其中提及的火烧豆腐便是本地有名的烧豆腐,新鲜豆腐干捂发酵,微微的“臭味”放到炭火上烘烤,配上蘸料,让人难忘。
当然,在贵州境内也有不少豆腐代表和名菜,像大方豆腐、恋爱豆腐果等等。除此之外,这个地区还有在豆腐中混入猪血制成的血豆腐,同样让人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