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年销15亿,风靡全国的大娘水饺,在引入外资后业绩却连年下滑,创始人更是被扫地出门。
据悉,大娘水饺自从在2013年与欧洲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cvc合作后,品牌口碑和销量就开始直线下滑,其创始人吴国强更是直接被赶出了公司,那么大娘水饺究竟遭遇了什么?
本期商将锦囊就来带大家了解,引狼入室的大娘水饺。
白手起家
大娘水饺以前有多火?在2010年前后大娘水饺在全国有400多家连锁店,在机场、车站和购物中心都能找到大娘水饺的店铺,直接和肯德基麦当劳掰起了腕子。
仅靠着卖水饺,大娘水饺的年销售额最高就能达到15亿元。大娘水饺甚至在海外也有立足,在印尼、澳大利亚等国都有分店。
其创始人吴国强曾经也表示,希望能将大娘水饺打造成中国的肯德基必胜客,将水饺卖向全球。
但就是这样一家有望成为全球化水饺的品牌,却在2013年引入外资后迅速衰败,曾经遍布全国的连锁店也所剩无几。
那么大娘水饺为何要引进外资?外资的入场,又为何会给大娘水饺带来如此结局?这还得从品牌刚刚诞生的时候说起。
大娘水饺的创始人吴国强年轻时,曾经在青海省的作家协会工作,高原的寒冷气候让他格外喜欢当地的水饺。
当时的吴国强每当工作回家后,总会来上一碗热腾腾的水饺,既暖胃又暖心。待他结束了在青海的工作后,曾在全国多次创业。
但此君的前几次创业均以失败告终,不仅浪费了青春,还欠下了50万元的债务。好不容易还完欠款的他已经42岁了,在他最心灰意冷的时候,又是那碗水饺让他振作了起来。
吴国强希望开一家水饺小店,将北方的水饺味道带到家乡常州。1996年,吴国强回到了家乡常州。
他请来了一位东北的大娘当师傅,在一座商场附近开起了一家不到30平米的小门店,这就是大娘水饺的前身。
名满全国
起初吴国强也没想过能靠卖水饺赚大钱,他只不过希望能将正宗的北方水饺的味道分享给南方的食客,所以他在用料和做工上相当良心。
饺子的面皮全都是手擀,馅料也都是从附近的生鲜市场当天采购的。结果这种看似赔本的买卖反而让他的小店火爆异常。
在开业当天,水饺就被抢购一空。这让吴国强有些意外,北方的水饺在南方也能如此受欢迎吗?
原来,在90年代那个食物还相当有地域性的时代,水饺店在常州并不多见,而吴国强的小店不仅有正牌的东北师傅,在用料上也相当实惠。这就让他的水饺口碑暴涨。
从此之后,吴国强的水饺店几乎天天都是顾客盈门,为了满足日渐增多的客流量,他也租下了更大的店面,聘请了更多的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