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对中国人来说,饮食的味道,绝不仅仅只是食物的味道,还必须包括餐桌上特有的那种人情味。
中国的菜肴,便体现了这种团结、和合、交融的群体意识和文化精神。
中国菜,无论煎、炒、蒸、煮、烧、烤、炸、拌,几乎无不是将主料和作料混在一起下锅上桌,绝不会像西方人那样,肉是肉、鱼是鱼、盐是盐、胡椒是胡椒地各自独立,分得一清二楚。
一些大菜名菜,如“全家福”“佛跳墙”“霸王别姬”之类,更是多种主料的和合,味道早已不分彼此。
而且,按照中国的烹调学、营养学和食疗学的说法,这种“和合”,有利于阴阳协调,是一种极科学的做法。
当然,最好是食物本身味道好极了,人情味又很浓,而最能体现这双重目的的,大概就是火锅了。
火锅不仅是一种烹饪方式,也是一种用餐方式;不仅是一种饮食方式,也是一种文化模式。
作为饮食方式,火锅可以多人合吃,也可以独食,然而独食者又何其寥寥。在火锅店里,我们实难见到独食者。这不是为了省钱,只因独食无趣。
一般来说,中国人是不喜欢独食的。独食难肥,共食才能吸取营养;独食无味,共食才会其乐无穷。
如果不得已而自斟自酌,就要在想象中与人共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否则就叫喝闷酒。喝闷酒不但了无趣味,而且会伤身。如果与友人共饮,则“酒逢知己千杯少”,喝得过量也无妨。
这就是请客吃饭的意义了。
它不仅是吃喝,而且是共食;共食也不仅是聚餐,而且是同吃;同吃也不仅是同在一起吃或吃同样的食物,更是吃人情、吃血缘。
有了心情和血缘,一个又一个群体才得以建立和巩固,个体也才得以生存。
显然,中国人喜欢请客吃饭,并不是中国人好吃,而是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群体意识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