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冻食品上半年增速回落:传统商超销售萎缩,渠道变革在即
与去年同期居家防疫导致的速冻食品需求激增相比,今年速冻食品企业增速明显下降。在已经公布2021年半年报的5家上市速冻食品企业中,三全食品净利下降38.55%;海欣食品、惠发食品亏损,净利降幅分别达156.4%、1060.09%。而去年同期,净利翻番在速冻食品上市公司财报中并不罕见。
梳理财报可以发现,排除主要走餐饮渠道的巴比食品,传统商超渠道在其他速冻食品企业中的营收规模均呈下滑态势。与之相对,速冻食品在餐饮、经销、电商、特渠、社区团购、火锅食材专门店等渠道的业务增速加快,行业渠道变革在即。
3家速冻上市公司业绩下滑
2020年上半年,三全食品、安井食品、海欣食品、惠发食品净利增幅分别达到409.61%、57.36%、507.21%、87.8%,部分企业水饺甚至一度卖断货。然而2021年上半年,5家速冻食品上市公司中除安井食品、巴比食品外,三全食品、海欣食品、惠发食品业绩均出现下滑。
2021年半年报显示,三全食品上半年营收为36.39亿元,同比减少2.44%;净利润2.78亿元,同比减少38.55%。海欣食品营收6.89亿元,同比增长3.11%;净利润-2402.15万元,同比下降156.4%。惠发食品营收7.32亿元,同比增长53.42%;净利润为-6565.08万元,同比减少1060.09%。即便是业绩增长的安井食品,其净利增幅也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24个百分点。
对于业绩下降,惠发食品主要归因于股权激励费用摊销、支付的职工薪酬大幅增加所致。三全食品则归于公司营业收入和费用核算口径发生变化。不过即便调整至去年同期口径下,三全食品上半年营收仅增长0.3%,扣非后净利依然下降19.19%。从细分产品表现来看,占其营收主要份额的速冻米面制品上半年营收为32.17亿元,同比减少7.45%。其中,速冻汤圆、水饺、粽子营收为23.64亿元,同比减少11.46%。
而在半年报中,安井食品、海欣食品均提到了去年商超渠道基数过高,部分受疫情催化和促进的终端消费需求在今年有所回落。一位速冻米面食品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今年三全食品等速冻食品公司业绩下滑,主要在于“去年财务数据太漂亮了”。抛开2020年数据,与2019年相比,“今年速冻米面市场还是比较平稳的”。
商超渠道销售走低
尽管脱离疫情影响后,今年速冻食品市场回归“正常”,但增速下滑难掩传统商超渠道萎缩给行业带来的影响。
针对公司业绩亏损及净利大幅下滑,海欣食品在半年报中解释称,速冻食品终端消费渠道和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以商超和BC(区域性中型超市、便利连锁)为代表的现代渠道购物人次减少,同时参与竞争的品牌和产品增多,公司在现代渠道销售收入大幅下降36.79%,相关收入占比由去年同期的32.18%下降到本期的19.72%。
反映在其他速冻企业财报中,今年上半年,三全食品零售及创新市场实现营收30.9亿元,同比下降8.2%,相关渠道毛利率下降11.59%;惠发食品仅有商超渠道营收下降,降幅在15.36%。安井食品在其他渠道营收增幅均在40%以上,唯独商超渠道营收同比下降1.43%。安井食品对此表示,公司直营商超渠道销售同比下降1.43%,除消费者向线上渠道分流因素外,还受去年同期疫情催化下商超渠道基数较高、今年同期C端消费需求回落影响。
“速冻食品在商超渠道销售下降不是今年刚出现的,疫情之前就是如此。”某速冻食品企业负责人李梦(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2020年疫情导致商超成为消费者购买速冻食品的主要渠道,但从长期来看,商超渠道本身在萎缩,购买人次减少,顾客被线上渠道和社区团购分流,进而导致商超速冻食品销售减少。“另外,去年疫情期间很多商超渠道对速冻产品免收进店费,今年市场复苏后这些费用不再减免,进而影响了企业利润。”
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三全食品速冻米面制品毛利率下降10.92%,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5.33%,三全食品解释为“运费调整至营业成本,商超通路费用对冲了营业收入”,而零售及创新市场营收占三全食品营收比重达90.51%。相比之下,经销商模式在安井食品的营收比例约为85.36%。单就速冻面米制品而言,三全食品上半年营收减少7.45%,而安井食品营收增长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