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令人惊讶的新闻发生,睁眼闭眼,今天感觉严重的事情,明天会被更严重的事情掩埋。
“难以任何事情作出充分的回应”成为一种普遍的遗憾,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健忘者。只是,忘记前的最后一次警醒,往往以讣告的形式到来。许多人和事的逝去,我们都来不及做郑重的告别。
单读的新栏目「备忘录」第一期,我们想要腾出一点时间,铭记今年我们失去的那些不可替代的人们。他们之中,有些人赫赫有名,直到晚年才离开大众的视野;有些人则在自身的领域中默默耕耘,在黑暗之中为人领路。相似的是,他们一生都做了许多的工作,在力所能及之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不要等到年末,才想起来怀念他们。
仅是今年上半年,演员西德尼·波蒂埃、作家张洁、出版人贾森·爱泼斯坦、学者范大灿、学者张灏、导演雅克·贝汉、演员曾江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们一生的成就难以概述,以下的故事仅是一个人光芒的留影,留与我们追溯他们与我们共同的来路。
「备忘录」将会陆续更新,希望我们都能更好地记得。
西德尼·波蒂埃
1927.2.20-2022.1.7
西德尼·波蒂埃(Sidney Poitier)是第一位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黑人演员。
1927 年,他在父母从巴哈马前往美国售卖番茄时出生。青年时,他只身前往纽约,打工维生。当他第一次去美国黑人戏院(American Negro Theater)面试,面试官劝他:“你不如去洗盘子吧。”殊不知那时候他已经在餐馆洗盘子了。第二次面试,他终于拿到了演员的席位——在苦练台词,并免费给戏院当了一段时间清洁工之后。他的演艺事业就此起飞。
“我的心里有某些东西,骄傲,自负,自我意识,让我讨厌在任何事上落后于人。”这种骄傲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渗透在了大部分波蒂埃扮演的角色里。1964 年,他在电影《野百合》中扮演帮助逃难修女修建教堂的黑人青年,获得奥斯卡和柏林双料影帝。
1967 年是他的演艺巅峰,波蒂埃在《猜猜谁来吃晚餐》里扮演一位见白人家长的黑人准女婿。岳父问他:“你有没有考虑过你们孩子的问题?”他很自如地说:“我知道那会是个问题。不过,乔安娜(白人女友)说我们的孩子会成为美国总统。”那时候,距离美国第一个拥有黑人血统的总统还有近五十年。
在同年的另一部电影,中国影迷更为熟知的《炎热的夜晚》里,波蒂埃扮演一位从费城前往南方小镇探案的警官维吉·提布斯。美国南部种族歧视严重,当地警官打趣他的名字,问他费城人会如何称呼一位黑人。在这段名留史的表演中,波蒂埃愤怒而不失礼貌地说出了那句台词:“他们叫我提布斯先生!(They call me Mr.Tibbs!)”
波蒂埃将一个全新的黑人形象呈现给美国。这位黑人真诚善良,受过良好的教育,面对白人的歧视不改自身的言行。在种族撕裂日益彰显的美国,这几乎是一种粘合剂般的圣人形象,因此受到了大众的欢迎——也不乏来自平权运动中激进一派的批评。
但在波蒂埃之前,黑人演员常被禁锢在有贬损意义的刻板印象角色里,如果不是白人社会的帮佣,就是娱人娱己的歌者舞者;波蒂埃在平权运动初始时到来,通过几乎一年一部的高强度工作,令人信服的表演,在白人主导的电影产业积累了一批平等意识强烈的黑人角色,以温和而骄傲的声音回应社会现实。在银幕上,他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社会边界的拓展。这位拥有无人可及的影响力的黑人明星,于今年 1 月去世,享年 94 岁。
张洁
1937.4.27-2022.1.21
张洁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家,也是中国女性书写历史上绕不过去的名字。至今,她仍是唯一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1937 年,张洁出生于北京。被父亲遗弃后,她和母亲回到祖籍辽宁抚顺。1960 年,张洁毕业于中国大学计划统计系,按分配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78 年春天,作家骆宾基在北京生病住院,因父亲与他相识、自儿时与他保持书信往来的张洁前去探病。知道张洁爱好文学,尤其是契诃夫,骆宾基便鼓励她写一篇小说试试。这一年,张洁 41 岁,她的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全国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