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总有些人三言两语,就能“噎死”你:
你说吸烟有害健康,他反驳:有人抽了一辈子,照样活到八九十。
你在朋友圈推荐某本书,他挑刺:这么冷门,内容一定不咋地。
不管别人说什么,这帮人总是习惯性唱反调。
他们自以为伶牙俐齿,颇有见解,但在别人眼中除了刻薄,只剩戾气。
抬杠,其实是一场可怕的“虚假胜利”:看似赢得了眼前的高下,实际输掉了长久的关系。
每一次反驳背后,都暴露了低层次的认知。
王蒙曾在小说中,刻画了一个患有“雄辩症”的男人:
去医院看病时,医生让他坐在椅子上。
他反问:“为什么要坐呢?难道你要剥夺我的不坐权吗?”
医生没有介意,为他倒了一杯水,说:“请喝水吧。”
这位男子继续抬杠:“这是片面,荒谬的,并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例如你如果在水里掺上氰化钾,这水就绝对不能喝。”
医生解释:“我并没有放毒药嘛。你放心!”
男子揪住话柄不放:“谁说你放了毒药呢?难道我诬告你放了毒药?”
医生见状,无奈地换了个话题,说:“今天天气不错。”
这位男子却更来劲了:“纯粹胡说八道!你这里天气不错,并不等于全世界在今天都是好天气。例如北极,今天天气就很坏,刮着大风,漫漫长夜,冰山正在撞击......”
医生不得不停止了和他的对话,让他回去。
在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病理性诡辩”,指的是不管别人说什么,都要反驳一通,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但事实上,语欲胜人,是一种低段位的沟通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