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说:


知道在适当时候管制自己的人,就是聪明人。
生活中很多事情,其实并没有绝对的对错。
观点各异,往往只是因为立场不同,角度不同。
若因为认知上有分歧,便铆足了劲和对方争辩,结果除了白费口舌,还很有可能激怒别人,最终导致矛盾扩大,惹祸上身。
所以,清醒的人早就懂得了:适时闭嘴,专注自我,才能让双方从无谓的内耗中及时抽离。

在《高纬度思考法》一书中,作者将人的认知分为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已知的已知,即已经知道这些问题,并知道答案;
第二层次:已知的未知,即知道问题,但不清楚答案;
第三层次:未知的未知,是说连问题都不知道的那部分。

(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盲区,生活中更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所以,与其反驳别人,不如先向内求索。
当层次高了,认知广了,原来的“不认同”,或许就会自然而然,变为“认同”。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提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重型汽车销售,业绩总是不尽人意。
因为每次客户向她指出产品问题时,她都觉得对方无理取闹,继而与人家争得面红耳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