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光,我们专注于令我们好奇和好玩的事物而常常经历心流。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环境的变化,思考方式和认知能力的提升,我们做一件事越来越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导向结果的过程。
人生要的不是最后终点的结果,而是每时每刻点点滴滴成长的过程。
米哈里提出“自成目标”的概念,指的是做一件事不追求未来的报酬,做这件事本身就是最大的回馈。
米哈里说:“开始时靠目标证明努力的必要,到后来却变成靠努力证明目标的重要性。”“登上山顶之所以重要,只因为它证明了我们爬过山,爬山的过程才是真正的目标。”
选定一个目标,全身心投入,保持专注力,就会产生心流。专注是心流的关键,心流是快乐的源泉,而快乐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如何创造心流?首先,有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而且挑战要与能力匹配,如果挑战过高,就会产生焦虑与挫折感;如果挑战过低,则会产生厌倦。其次,要有明确的目标与即时的反馈。选定一个目标,投入全部的注意力,对自己表现的好坏,随时可得到清楚的回馈。最后,保持专注力,降低精神熵。当我们全神贯注,专注于一件事时,会忘记自己,忘记时间的流逝,日常恼人的琐事被忘却和屏蔽。


最优体验“心流”是作者和他的小组访问了职业、学历各异的男女老少,超过10万份分析记录的大规模调查结果。
作者的调查发现,心流的体验工作时(54%)大大高于休闲时(18%)。
因为工作有类似心流活动的内在目标、回馈、游戏规则与挑战,能使人投入,全神贯注,浑然忘我;然而闲暇却没有结构可言,必须花更多精力才能把它塑造成产生乐趣的形式。
如何在闲暇时发现乐趣,创造心流体验,赋予人生快乐的意义,是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心里矛盾。有时候我们抱怨工作太累,不想上班,心想能舒舒服服地躺在沙发上追剧的时光真是太美好了。但当我们在享受辛苦得来的闲暇时,以这样的放松方式度过,为何还是感受不到快乐,甚至觉得身心疲惫。又或是在有机会得到更多的休假时无聊至极,竟会怀念上班时的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