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必须掌握的底层技能:如何进行有效复盘?
上一篇文章说到复盘,有人问复盘是怎么回事:

关于方法论的问题我已经回复他了,今天我们来说说复盘:
一、什么是复盘?
“复盘”这个词其实原本是围棋术语,指的是对奕者下完一盘棋之后,重新在棋盘上把对奕过程再摆出来,看看哪些地方下得好,哪些地方下得不好,哪些地方还可以下得不同甚至更好。
推荐大家去看一部我很喜欢的日本动画《棋魂》,这是一部能让人热血沸腾的励志动画,豆瓣评分极高,剧中具有很多棋手复盘的场景,通过复盘,棋手们可以跳出来看到全局以及整个对奕过程,还原并进行分析、探讨,从而实现自己棋力水平的提升。
而用到人的自我复盘上,其实质就是根据自己经历的事件,进行事件还原、分析、总结,从而实现自我学习水平的增长。
二、为什么要进行复盘?
复盘的目的是为了不让自己犯下第二次错误,避免犯下重复的错误。其实复盘不止用在个人身上,还可以用在企业、组织之中,比如一个部门犯了错误,经过复盘总结出来,就可以把这些经验教训分享给其他部分,从而提高整体组织的智商。
就个人角度讲,复盘是十分重要的,比如有时候我们迷茫,其实只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你拼命想让自己挣脱,于是换了环境,然后发现在新的环境里,到了相似的阶段,你又迷茫了,这就是我们说的,底层的问题没能解决,一遇到问题就逃避,那么就只是到别的场景中再一次重现问题而已,你还是那个你。
复盘能给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于问题本身,对事件回顾,细分,分析,然后尝试去寻找解决策略。
以前看到一位国内的著名的营销专家,他是怎么变成营销专家的呢?他说的方法就是做笔记,上班的时候,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就及时记录,有机会就拿着这些问题去问懂的人,然后回家就开始复盘。
我一天中哪些地方表现得好,哪些地方表现得不好,哪些地方还可以提高?我笔记中记录的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哪些是可以总结下来的有益的经验?然后不懂的问题,他会专门买书来查,或者结合网络资料来研究。
三年之后,他的职业生涯得到质的改变。
实际上,很多读者没有意识到,做笔记这件事,它有一个巨大的作用,就是能给让你形成自己的理论——这是我最深刻的体会。
一旦你对你的事业展开追踪式笔记记录,然后市场进行复盘,你会发现,其一,记笔记的过程相当于把实际动手操作的行为转化为语言了,所以这一过程本身有助于理论化;其二是,只要一个人能够在经验和语言两方面同时积累,往往就能够顺畅的实现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深化。
加之,在你把实践内容语言化的过程中,你并不是单单自己单打独斗,你还要去咨询别人的意见,这就能够丰富你的理论;你还在此期间,通过专业书籍的学习,获得了许多专业意见的参考。
我想说的是,你肯定会变得更专业。
把经验形成语言化的好处,不仅是能够把记下宝贵的实践资料,它还利于你讲将这些实际业务经验,通过调理清晰的说明,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人,或者是影响他人,很多的业务就是我们的影响力带来的。
积累下的这些经验和理论化的内容,不仅让你变得专业、变成专家,还十分利于你的转型,你发现没有,那些行业培训专家、那些讲师,哪个不是能说会道的?
我在深圳认识一个保险经理人,年纪轻轻,带领的保险团队在深圳表现极为突出,但是他现在的一大收入来源,其实已经变成了演讲收入,他从业保险的几年间,已经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化,所以现在他现在光靠传播知识,收入已然不菲。

三、关于复盘的误区
之前的文章里提到,如果你平时有复盘的习惯,那么你在总结方法论的时候,就会便利许多,因为你处处有据可依,那么这个方法论是怎么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