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必须掌握的底层技能:如何进行有效复盘?
实际上,它依赖于我们的定期回顾、梳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把相同的或者相关联的事件联系起来看,从而发现共性的问题以及深层次的问题——所以,如果我们平时不进行复盘,我们又怎么去梳理呢,没有记录下多次事件,我们又怎么找到相同的时间,然后观察相同的模式呢?
那些能够解决共性问题的方法,以及解决深层次问题的方法总结,就是方法论。
然而,很多人平时并没有复盘的习惯,而即便复盘,也只是把复盘当作简单的总结,这就是复盘的一大误区:复盘不是简单的总结,复盘最重要的是包括对事件的分析和反思,强调用脑,这是复盘的特性。
它不是把发生过的事件进行简单的回顾,而是在回顾的基础上,对那些成功或者失败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
另外,我们会觉得,复盘放一放可以,没有那么紧急,这里,我们陷入了复盘的第二个误区:复盘很讲究及时性。
怎么个及时法?我们来看看英国石油公司是怎么做的,他们有一个“事后回顾”机制,也叫AAR,事后回顾的规则十分简单,几乎无须额外说明,既简单又快捷,只需要“一支铅笔一张纸”,一个项目期间,在任何一个能够定义开始和结束的事件之后,而不是等到项目结束之后,他们就会进行一次通常不超过20分钟的事后回顾。
比如一个项目,包括五个环节,每个环节占用一个小时,那么他们的事后回顾就是,在每一个环节结束之后进行回顾,而不是等到一天整个项目都进行完毕再进行。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因为当参与者有时间,就马上召开事后回顾,这时,所经历的事情和问题就会在脑海里栩栩如生,而这些总结也可以马上得到应用,甚至不用等到第二天就用得上。
如此,也能给我们启示,比如我们是公司职员,想要给自己进行复盘记录,其实不必等到每晚的夜深人静那时候才总结一番,而是想办法在公司就开始进行,比如休息间隙,比如午休间隙。

怎样进行复盘?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现在可以总结复盘的方法了,如果你还不懂得怎么复盘,先记下一下的一些规则;其实在学习任何东西的时候,我们都要遵守一个“先僵化、后优化”的过程,也就是,如果你还没有自己的一套复盘习惯,那么可以先按部就班地进行,直到你对整个复盘过程的逻辑和问题非常熟悉,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适当取舍。
原则一:及时复盘。为了让记忆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事件一结束就必须马上进行回顾,最好是事件结束就进行,次之,最好当天进行。
原则二:定期回顾。既然已经记录下不要要点和事件,那么定期进行回顾,可以让你从整体上看待你所做的事情,从而发现共性事件和更深层的问题。
原则三:时常提醒。总结出来的经验并不是腊肉,不要让它干挂着,你如果不经常提醒自己去使用这些总结出来的方法,那复盘的效果也是打折扣的。
原则四:形成规律。遵循“先僵化,再优化”的过程,一般的复盘过程是,回顾事件---分析事件成功或失败的根本原因—找到解决办法。
怎么分析根本原因,以前在别的文章说过,这里再提一下,可以用到一个工具,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学习。对此,“五个为什么”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
例如,里克·罗斯在《第五项修炼·实践篇》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案例。
一位车间主任看到车间地板上有一摊油。他马上习惯性地抓住离他最近的一个工人,让他把油擦掉。
此时,一个善于使用“五个为什么”的顾问提出了第一个“为什么”:“为什么地板上会有一摊油?”
旁边的工人回答道:“噢,噶本机漏油了。”
“那你还不赶紧去把噶本机修好?”车间主任吼道。可那个顾问却继续追问:“为什么噶本机会漏油?”
“因为塞子有毛病。”工人答道。
“为什么塞子有毛病?”那个顾问继续追问,提出了第三个“为什么”。
“我也不清楚,反正这一批塞子都不经用,很差。”工人无奈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