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见这种家庭作坊的时候,十分不解,为啥好好的一个家,非得拿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塞得家里到处是,想想看,乌烟瘴气的,有时候满屋子都是塑料的味道,很难闻啊。
对啊,这就是“输入”啊,为啥他们会不断往家里搁这些电子元器件,难道只是因为大家都说要往家里运电子元器件?
大人的我们都知道,他们不是犯闲,他们就是为了赚钱,给电子元器件进行作坊式加工,可以赚到很多加工费。可是在知识“输入”这件事上,好像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我们输入最终的目的其实还是为了输出,让输出变成影响力、让输出变成赚到钱。
就像有一个问题问的是,为什么你要独立思考,有人的回答极为讽刺且深刻:因为大家都说要独立思考。
在输入这件事上,极多的人之所以想要输入,也是基于同样的“无知”,我也说一个极为讽刺且深刻的回答:为什么你要输入,那是因为别人都在说你要输入。
别人都在说要输入,所以你想着法儿来让自己输入,哪怕不高兴,也要逼自己去作出输入的行为,为了逼自己进行输入,你终于找到一个好的方法,叫做:用输出倒逼输入。
但你没发现,你本末倒置了吗?
你在这个世界上赖以生存的根本,难道来自于你的输入吗?
今天我要说一个会打破某些人认知的话:输入从来都不是目的,输出才是!
你工作有产出老板才给你发钱,你写了文章有人看才会有人点赞,你做的事对别人有好处,别人才会对你有所回应,只有当你输出、当你不断的输出,你才资格在这个世界兑换你想要的愿景。

3、真相:其实我们不缺输入,我们甚至是盲目输入、过度输入。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问的是一个人是怎么废掉的,有位答主说的特别犀利,大概意思是,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信息的投入和产出组成的,你看视频,刷新闻,读公众号是输入,你打游戏成瘾,看电视剧成魔,这些都是输入,而且是失控的输入,是一种对生活的透支。
抖音、微博...全都是输入,我们从来不缺输入。
我们缺的是输出。
而有的人是零输出。

4、产能比。
还记得我曾经提到的那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吗,其中讲到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产能比”,新年伊始,没看过这本书的同学,不妨去找来看看,此书还是有很多干货的。
什么是产能比,就是输出和输入的比值,当你输出是零的时候,这意味着你的转化率是零的蛋蛋。零的蛋蛋还是零蛋。
我很讨厌的是那句流传过广的话,说的什么你看过的书,就像你吃过的事物,最终都会消化掉,转化为你的营养……那么,想象一下,今天你学习一个科目的内容,明天就要考试。第二天,你一个题目都做不出来,老师问你为什么做不出来,你说你看过的书都忘了,变成滋养你成长的营养,请问你老师会不会想抽你丫?
外则还有一条有力的反驳理由,你看过的忘掉了变成自身的营养,他看过忘掉了也变成自身的营养,难道你们之间还有点区别吗?把读书忘掉了这件事描绘的这么浪漫,这是要上天啊?!
知识从来就不是什么输入就可以了,它可不像食物,你食物吃进肚子里,之所以能「转化」为营养,那是因为你身体有一个消化系统,才会让你吸收到有益的部分,才能让吃的食物变成拉出去的XX。
知识需要你的编码、需要你的整合、需要你将知识点与知识点进行链接……它也需要一个“消化系统”,而输出就是你编码知识、整合知识、对知识进行链接的最好方式,它就是你的“消化系统”。
没有输出,就妄谈所谓“转化”。

5、相比于输出,输入简直太简单了。
相比于写作,当你愁眉苦脸半天憋不出半个字,你就能发自肺腑觉得,阅读是一件太过于简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