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大了我们都明白,比如我说马云的财富,不是他一个人努力的结果,任何一个企业主,他们的财富都不是靠个人努力的结果……大家都很容易能想到背后那个叫做“合作”的词。
但是往小了看呢,在我们自己身上呢,有多少人能够积极的重视合作这个词,甚至能把它上升到“技能”的层面考虑?
我们学习独立学了那么久,要不要在学习合作上,也多投入一些精力,把它当作一种技能培养起来?
所以,上面这个问题,是我今天想带给各位的思考。
3、有人感慨,大学的时候热血,毕业之后都变成冷血动物了。
也许有人这样的,但我的理解是,也许正是因为一个人的成熟,已经可以让他不需要再以热血来给自身提供能量。
当他回看以往,他只是欣赏当初记忆的美好,热血属于那段青春,他不会再期待。
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他已然把热血转化为内敛的行动。
4、重新理解,“人有选择的自由”这句话。
经典之书《被讨厌的勇气》,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它所讲的就是,人有选择的自由。
阅读这本书,让我有一种美妙的体验,书中很多对话都让我产生启发,然后真正能让我对“人有选择的自由”这句话感到震撼的,是在了解到这句话之后,一次偶然之中结合到了初高中我们都学过的那个知识点----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效应。
这是知识点我们都知道,主要说的就是“刺激——回应”,也即,我们都会受到条件左右,会以某一特定方式回应某一特定刺激。
再说的白一点,就是这个理论说,我们的行为、我们的选择是根据刺激决定的,然而真如此么,说好的人性光辉呢?
于是,光辉来啦。
有一位叫做维克多·弗兰克尔的心理学家,他就是《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作者,1944年,他和妻子被送往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他们的母亲和兄弟都被纳粹残忍杀害,后来他的妻子也在集中营里死去。
光辉在于,这位心理学家,在送往集中营之前的十多年里,就已经产生了意义疗法的思想,意义疗法就是他所首创,他自己在集中营的亲身体验,让他的思想受到了深刻检验。
纳粹的囚室中,他遭到惨绝人寰的摧残,但他却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感受,后来他称之为“人类终极的自由”,虽然纳粹能控制他的生存环境,但是他的自我意识却是独立的,能够超越肉体的束缚。
在遭受外界的刺激与对遭遇的回应之间,他有选择回应的自由和能力。
这一真实的感触,让他感受到来生命意义的强大。
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弗兰克运用人类独有的自我意识,发掘人性最根本的原则,即在刺激和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
5、做一个积极主动,而不是一个被动的人。
积极主动的人对于外界施加的刺激具有选择回应的能力,他们根据自己的内心要求做事——以前我也说,这是一种人格成熟的表现,他们内心对自己有要求,他们根据内心的标准来做事情,而不是被动听从环境的推动。
相比之下,另一种就是消极被动的人,这种人容易受到一种“社会天气”的影响,别人对他好,他就高兴做事,别人对他不好,他就是一副抗拒的姿态,这种人的情绪控制权不在自己手中,而是在别人手中。
容易被人控制,就容易被人利用,从众之厮,后者是主力。
7、不是只有逆境才能转变你的思维。
很多人说到深刻这个话题的时候,就会说,很羡慕那些遭受惨痛经历或者经过大灾大难的人,因为他们觉得,唯有逆境环境,才能一个人蜕变而深刻,然而真是如此吗?
岂不知,多少受过灾难的人,他们尽管从自己所遭遇的逆境中“不得不”领悟一些我们看不到的东西,但他们中并没有多少人会真心感激那些遭遇,即便你能看到他们在社交媒体上说出“感谢灾难”之类的,那也多少是一些无奈的自我安慰和喟叹而已。
逆境确实是有一种好处,就是把你逼到绝境,你不得不转换自己的思维和视角,重新看待这个自己、他人以及这个世界,从而改变一个人原有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