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q8.q578.com/ef/0913/866589cfd98a596c.jpg)
一看到记忆训练课、口才表达课就趋之若鹜,生怕孩子学得不够,落后别人。
可育儿畅销书《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却指出:
最适合孩子大脑发展的学习,发生在生活里。
和孩子一起生活的时刻里,从小坚持做这4件小事,能给孩子的大脑带来无限营养。
![](http://imgq8.q578.com/ef/0913/cd0aff64e19a1990.jpg)
教孩子整理书包
如今很多孩子,明明第二天就要上学,可书包却等着父母来整理收拾。
或者啥也不管,直接把全部东西塞进大书包或行李箱,一把拖去学校。
类似的场景,脑科学专家洪兰就亲眼见过。
一次开学季,她和同事在等校车,看到一群小朋友拉着行李箱过马路上学。
当时她和同事都很好奇“里面究竟装着什么,一天最多不过八堂课,哪有那么多东西需要用轮子来拖”。
身边一位有孩子的同事笑着说:
“那是他们的全部家当,而且我儿子说,这样可以不用整理书包,里面要啥有啥,以‘不变应万变’,永远不会因为没带老师要的东西而挨罚。”
然而在洪兰看来,并非如此:
整理书包看似是小事,其实它培养的是孩子的组织能力,可以帮孩子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决定做事的先后顺序。
明天有哪些课,分别需要带什么书和练习册,第一节课是什么,该把什么书放在最上面,文具和作业都带齐了没有,这些都是整理书包时需要思考的问题。
小小的书包,大大的学问。
而且,还关系到孩子好习惯的养成。
一位妈妈曾分享自己“独有”的教子经验:
小学一年级时,女儿做事粗心,经常丢三落四。
为了不让她落东西被老师批评,她都亲力亲为帮女儿整理书包,但这么做,并没有锻炼女儿。
每次自己整理得不够好,女儿还会怪到她头上。
后来她决定放手,让女儿自己收拾。
虽然女儿要么忘记带铅笔袋,要么漏掉橡皮擦,但会主动寻求帮助,问她怎么整理书包更好。
趁这个机会,她和女儿一起画了一张表格标注每天要带的东西,还提醒女儿回想老师有没有叮嘱说要带什么去学校。
慢慢地,女儿改掉了粗心的坏毛病,学习也更专注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