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二陈汤是化痰的最佳处方,但是,很多人反馈:痰为什么用它化不掉?
清代著名医家张锡纯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点出其中缘由:
“ 世医治痰,习用宋《局方》二陈汤,谓为治痰之总剂,不知二陈汤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
张锡纯为何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他又有什么治痰之本的好方?

(一)很多人的疑惑:
有朋友说,我经常喉咙有痰,吐痰特别多,吃点辛辣油腻的东西之后更明显。
时不时还腹部胀满,恶心呕吐,胸闷咳逆,还会头晕。
甚至还是有肢体关节麻木、活动不利索、疼痛等各种莫名不适。
看过很多中医,有中医说是痰引起。
可是用了二陈汤、苍附导痰汤等化痰名方,都没有效果,这是什么原因?
(二)顽痰难化的原因:
(1)见痰则化痰,治标不治本。
中医有句话说:“见痰休治痰,气顺则痰消”。
并不是说有痰不去治痰,也不是说自谈就一定要行气,而是通过调整生痰、储痰的脏腑功能,脏腑功能恢复,气机自然会顺畅起来,则可痰浊自化,痰湿自消。

比如形体肥胖的痰湿体质,若伴有气短乏力,大便稀溏,食欲不振,舌体淡胖等脾肾阳虚症者,在化痰方的基础上加上附片、干姜等温脾肾阳气之药,则化痰效率更高。
又如痰湿内盛,阻滞经络气血,形成痰湿兼瘀血体质,痰多的同时伴有肢体麻木、疼痛、活动不力,舌下静脉粗紫迂曲、唇色偏暗等痰浊瘀阻症,在会谈判的基础上加桃仁、红花、牛膝、水蛭、僵蚕等活血化瘀之药,则化痰效果更好。
由此可见,见痰治痰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治痰之源,未治其本。
中医虽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之说,宣肺化痰只治其标,健脾化痰治也未必治到其本。我们常用的化痰基础方二陈汤即是主要从脾肺去化痰,但并没有认识到生痰的根本,正如张锡纯所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