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拜》
在网易云音乐的《这一拜》评论区,有一条热评是这样的:一部三国,讲的是良臣勇将,颂的是忠信仁义。
我很赞同这位网友的评价。
兄弟结义常有,但像刘关张这样,一诺千金、不离不弃,至死仍在践行着桃园之誓的兄弟,却少之又少。也正是因为如此,刘关张成就了千古佳话,成为了千百年来被人所称道的英雄。
而这些,也是《这一拜》的歌曲基调所在,这是一首写给刘关张三兄弟的颂歌。
三兄弟出身微末,却皆有英雄之志,立誓共扶汉室,在乱世中做出一番事业。随着音乐响起,鼓+管乐的组合,如同吹响的号角,仿佛一部宏伟的英雄史诗拉开了序幕,有一种蓄势待发的精气神。
随后歌曲正式开始。这首歌的作曲,依然是大量使用波音、转音,既有中国传统的婉转韵味,也在一定程度上和刘关张三兄弟波折的经历有所契合。
这首歌配器部分的设置也很有意思。
这里的伴奏先是很静,箫、合成打击乐声等时隐时现作为点缀,着重突出了刘欢老师的人声部分,如同乱世中一股微弱、却冉冉升起的英雄气;
到副歌处,配器越发丰富,箫和弦乐的比重开始增加,仿佛一道曙光照进来,前路柳暗花明,刘欢老师的声音也彻底放开,旋律也变得更加高亢,整体的感觉更加豪迈、积极。
一遍副歌后,改由人声和声的形式,再次演绎了一遍副歌后半段,情绪氛围上更加壮大、有气势。
随后,歌曲变奏,速度加快,配器由弦乐铺底,管乐穿插其中,进入到全曲最激昂、奋发的“长矛在手~迎着烽烟大步来”段落。
这部分的作曲,用到了劳动号子的元素。刘欢老师的人声独唱充当一个领唱的作用,其他人的人声和声“哟~嘿”是按照劳动号子的形式设计的,其特点是高亢嘹亮、气势恢弘、干练有力。
整首歌由静入盛,由弱到强,由慢变快,既是不断丰富了歌曲内容,同时也契合了刘关张这一路,由弱到强,由居无定所,到最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恢弘历程。
这首歌有几个变奏,在剧中很多场景中都有出现。其中最经典的一次应该是50集,诸葛亮命关羽留守荆州,张飞带兵入川,关张兄弟分别时。
这是一个A+B+B+B’式的结构,即主歌“暗淡了刀光剑影~熟悉的姓名”+第1遍副歌“兴亡谁人定~变幻了时空”+第2遍副歌“聚散皆是缘~何计身后评”+副歌变体“长江有意化作泪~驰骋纵横”,这样的一个结构。
中间的两遍副歌之间,没有再重复主歌,每个段落间也没有间奏作为过渡,因此这不像一般的流行歌曲有着明显的段落起伏,而是一个层层递推式的结构。
这就使得歌唱者在演唱的时候,对自己的声音分配、掌控能力要很强,才能把握好每个段落的情绪特征。
在最后一遍副歌变体“长江有意化作泪”这一段,其实旋律起伏、高低音的位置,是和前面两遍副歌基本相似的。但是编配明显是把这段推上去的,因此在最后一段里,毛阿敏老师的声音,听起来明显要更放开,更有张力,唱出了一种苍凉、豪迈的感觉。
在编配方面,这首歌尽可能地弱化了西洋乐器的比重,突出了中国传统乐器箫与古筝,有着浓重的古典韵味,这也是这首歌有着强烈历史感的原因。
传统的编曲五大件,钢琴、贝斯、吉他、鼓组,都没有在这首歌当中出现,尽可能地弱化了节奏概念,使歌曲有着很强的诉说感。
前奏一进,靠箫+古筝两大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营造出了一种寂寥,甚至是历史的清冷感。
而毛阿敏老师的人声进入后,走和声的大提琴部分音量也调得很低,弦乐群在大部分段落中也是充当一个点缀的效果,若隐若现的箫+古筝,则几乎是贯穿全曲始末的存在,大大增强了怀旧的意味。
顶级武将打斗bgm
主歌很静,弦乐+箫呈现出苍凉的意味,还有一个类似敲钟声的音色,又增添了几分肃穆、虔诚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