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截图
韩寒否定了自己,因为在步入中年时,他忽然发现"人就是这样,不能永远和世界对着干。"
毕竟他也想"KTV里只唱歌,桑拿房里只洗澡",可世界怎么可能和想象中的一样简单?
拍摄《飞驰人生》时,韩寒36岁。
结了婚,有了孩子,成立了一家市场估值为20亿的影视公司,外界对其的定位也从"少年作家"变成了"精明的商人"。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韩寒的"成熟"变得愈发明显,具体表现为,他开始抛弃一些执念。
和此前的两部电影相比,《飞驰人生》少了很多导演韩寒的个人符号,但他仍将偏执的赛车梦保留了下来。
《飞驰人生》片段剪辑
韩寒热爱赛车,因为他喜欢可以让人类力量得到延伸的运动,更重要的是,"泡妞的时候说自己是作家很尴尬,但要说自己是赛车手,就非常酷"。
他的赛车梦在2003年正式启动,这一年21岁的他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场拉力赛。
比赛前夜,他无数次幻想自己会极为潇洒与炫目地完成赛事,却不想因为没刹住车冲出了赛道,他的职业生涯的第一个转弯,就以倒车开始。
之后不久,他又去参加锦标赛,结果第一个赛段就掉进了沟里。
糗事很快传开,很多人嘲笑韩寒,以过来人的姿态奉劝他及时止损,可他哪是听劝的主。
赛车手韩寒
赛车是个"烧钱"的爱好,所以玩车没多久,无心写作的韩寒便从"最有钱的作家"变成了紧衣缩食的"中二少年"。
当时他的一个朋友正在做地产买卖,出于情谊,对方承诺可以卖给他一套北京二环边的房子,一百多平,十多万。
韩寒看了看账上留下的几万块,想着"这是准备支撑之后几站比赛的",便直接推辞了。"当时我想,要是拼出来了,就算是对自己的童年幻梦有个交代,做个房东似乎从来不在我的梦想范畴之内。"
热血和梦想优于一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韩寒都坚持这样的选择。
赛车场上的韩寒时常和人打架。
在发现车场安保人员只检查中国选手的入场证,却对外国车手不管不顾后,他便故意不佩戴证件入场,"硬闯"不成便和保安撕扯,为此他还因"打架斗殴"上过几次报纸。
因为总惹事儿,朋友们便劝他请一个靠谱的经纪团队,一来可以更好地宣传自己,二来遇事也可以进行商业公关,"大家不都这样吗?"
听了这话,韩寒笑了。他想起从前以为"搞文化的人都要去北京",结果"北漂"之后被骗钱又骗人的悲惨经历,然后哭笑不得:
大家都在做的,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的。
这就好比旅行,目的地的风景不会变,重要的是旅途上的伴侣,"和猪同行,你就会觉得到哪里都是猪圈"。
在那时的韩寒眼中,刻意迎合就是"同猪合污",而他不想住在猪圈里。
靠着这种执着,韩寒果然成了赛车手。
2012年,在人生中第一次进沟的浙江龙岩,他捧起了人生中的第三个年度车手总冠军的奖杯,并成为中国赛车史上唯一一位场地和拉力的双料年度冠军。
他吹过的牛,后来都实现了。
那一时期的韩寒注重个体的作用,因为他是作家、是赛车手、是放荡不羁爱自由的80后;可多年后,当他成为老板、导演、丈夫、父亲,他更多提到的却是"我不会告诉你恐惧比勇气多的时候,苦和甜都往心里藏吧"。
在《飞驰人生》中,韩寒相对精准地描述了,一个中年男人在经历穷困潦倒之后,依然愿意追逐赛车梦想的热血与激情。
它看似是青年韩寒的"独白",实则却更像中年韩寒一个"遥远的梦"。
在还只是"作家韩寒"时,他觉得钱够用就行,"先花版税,没了再说";多年后女儿出生,他对朋友说"我的理想是一年赚500万",这样才能给家人理想的生活。
在还只是"赛车手韩寒"时,他喜欢买跑车,兴致来了购入一台兰博基尼,半个月后不喜欢,便半价转让出去;然而在成为影视公司的老板之后,他又说"你要养活团队,要让周围的人跟着你赚钱,至少不能让对方赔钱,请因为金钱爱上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