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天才韦东奕,又上热搜了。
" 韦神 " 的关键字,瞬间冲上热搜第一,这次是因为他凭一己之力,解决了 6 个人的博士团队 4 个月没能解决的难题。
从内部人士爆料的聊天记录中可以看出,一个拥有 6 人的博士团队,用 PS5 做了一个 cluster,用来模拟产品的物理性能。但到了实验后期,模型越复杂,失真率就越高。
这个问题困扰了团队很久,这六个博士夙兴夜寐搞了4 个月,问题终究没能得到解决。
博士的理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强的,但是面对这个模型,博士们只是知道他们对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处理有问题,但不知道具体问题出在哪儿。
到了五一,问题还未解决,博士们只能另辟蹊径。
他们中有一个人说,自己有个同学在北大,可以联系到韦东奕,看看韦神能不能帮忙解决。
结果,韦东奕只用了一晚上的时间,就把困扰他们 4 个月的难题给搞定了。
解决后,韦东奕将所有的方程发给了他们。
团队立马进行调试,发现韦神的方程和过往的真实实验数据匹配率达到惊人的99.8%。
为了感谢韦东奕的帮助,团队想给他一些现金酬谢,没想到韦东奕婉拒了,他拒绝的理由,是方程太简单,对自己来说是顺手的事,没必要要钱。
虽然博士团队极力想答谢韦东奕,但各种答谢方法都被谢绝,最后只能为他充值了一张北京市政公交一卡通,以表谢意,韦神这才欣然收下。
由此来看,韦东奕时不时火上热搜,并不完全因为他的天赋,更多的是他表现出来的强大实力和谦卑性格之间的反差,太不像生活在人间烟火气里的普通人了。
而今,有人再次见到了韦东奕,这次他终于剪掉了 " 蓬松的长发 ",但手里的矿泉水瓶和馒头依旧没变。
韦神还是那么朴实无华,全网的热度对他的影响,没有流量、没有崇拜、也没有金钱和名利,只不过是头发的长短。
他依旧是那个醉心于科研,遨游在数学海洋里的北大教授和天才。
韦东奕,北京大学 10 级本科生,14 级研究生,现在北京大学助理教授。
去年 5 月一段短短的采访,将韦东奕推到了顶流。
他顶着一头蓬乱的头发,怀抱一瓶 1.5L 的矿泉水,袋子里拎着两个馒头,眼神有点迷离,说话不甚流利,害羞得不像大学老师,倒像个孩子。
1、何以被称为 " 韦神 "
韦东奕,何以被称为 " 韦神 "?从视频里我们只知道他是个学霸,可在评论他之前,从未有人真正了解过他。
一个个 " 数学奥林匹克金牌 " 的背后,很少有人看到韦东奕真正的成长史。
15 岁的时候,韦东奕就有着杰出的数学才能。这个年纪,我们大多数人还在初中为中考备战,他已经被选入了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
15 岁,他的胸前就印着国旗,为国征战了。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是五大学科竞赛含金量最高的比赛,全世界的天才汇聚一堂,只为了角逐出谁是天才中的天才,谁是全世界数学顶峰的王者。
入选国家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有选手都要经历 8 次考试,每次要在 4 小时里解 3 道题。大多数高水平选手在这个时间里,只能解一两道,而韦东奕解出了 8 次考试 24 道题中的 23 道半。
2008 年参加竞赛,韦东奕用四页纸解出了最后的压轴题。
国家队的副领队,花了三个小时才解开韦东奕的解法。你没听错,他是个 " 解法 " 还需要别人来解开的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