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质疑声四起。价格高,选品差是其中主要的声音,比如 8 斤的稻花香大米要 268 元,15 颗平石头苹果就要 128 块,平均一个将近 10 块钱,直播间的评论里充斥了 " 太贵了 "" 吃不起 "。
媒体也在质疑,有人说他是从一个赚快钱的行业跳到了另一个赚快钱的行业,有人说你让干英语老师的人去当主播,他们有那个能力吗?毕竟这和当初 " 我带着几十个老师做直播一年也能上百亿 " 的目标相去甚远。
事实上,成绩确实不尽如人意,有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今年 3-5 月,俞敏洪出现的 14 场直播中,场均观看人数为 3.3 万,场均销量仅 2821 件,场均销售额为 13.2 万元。这样的水平也就和只有十几万粉丝的小网红水平相当,甚至还不如这些小网红。
他也在自己的公众号中写到::" 现在东方甄选刚刚开始,每天的销售额还少得可怜,只有几十万块钱。" 这笔钱只能勉强养活剩下的员工。再多的情怀,在现实面前也不堪一击。
但俞敏洪的性格是,只要认定的,就会坚持下去。
改模式,选产品。俞敏洪一如当年改组新东方结构时的模样,将直播间的货品翻新一番,109 元 3 斤的海白虾,22 块 9 五斤的油桃,21 块 9 五斤的小黄瓜,从最开始坚持 " 我们不是选择便宜的农产品 " 到现在 " 我们只卖最真实,不卖预售 "。俞敏洪接地气了,也更注重性价比。他已经放下了他理想主义的架子。
终于,双语带货火了。
6 月 10 日,东方甄选直播间里,8 年带过 50 万学生的新东方名师董宇辉,一边用英文介绍产品,一边和网友高谈阔论,谈笑人生,几分钟内就卖出了 6700 多单桃子,直播销售总额达到 1534.3 万元,在抖音带货榜上直冲前五,相较首播成绩翻了三倍多。# 新东方主播 # 的话题也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的第八位。
" 终于看到高级知识分子闯入直播间带货领域了,这才是直播变革的开始,卷王驾到。" 这是东方甄选抖音号下面最高赞评论。在现行的卖货直播间充斥着大量低俗、搞笑、无脑的行为时,一群老师闯了进来。他们聊哲学,聊亚里士多德;聊理想,能从星辰大海聊到深海大虾。他们充分发挥了在三尺讲台上聊天的本事,每一句话都像是出自书中的诗。他们引经据典,仿佛这些商品也产生了知识的附加值。
俞敏洪像一只 " 打不死的小强 ",在众人都等待嘲笑他的时候,用现实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听到网友们纷纷在直播间称赞 " 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 ",就会不由得想起在 2021 年末大家给俞敏洪的留言。
" 你还会拥有下一个新东方 "。
他收到如此赞扬,一是人们尊重他的坚持,二是感叹他的体面。
" 双减 " 以来,70 多万教培机构,1000 多万教育从业人员漂浮不定,各大机构陆续裁员,小机构甚至直接关停, 网上充斥着员工拿不到薪水,孩子退不了学费的声音。
俞敏洪自己在直播时也说过,公司市值蒸发了 90%,教学点退租 1500 个,不说租金,光装修就损失了六七十个亿。
但在这种山穷水尽的窘况之下,俞敏洪先干了三件事。
第一,退掉了学生所有的学费。
第二,结清了所有遣散老师的工资。
第三,把 73366 套闲置的课桌椅全部捐给了乡村学校。
俞敏洪说过一句话:" 新东方账上,有一笔钱绝对不能动。这笔钱,必须能够满足假设有一天新东方突然不能做了,要能够把学生家长的钱全部退还,把员工的工资全部发完,一分钱不欠地倒闭,或者关闭。"
之所以留下这些 " 后路 ",源自于他在非典时期的经历。
" 那时新东方很兴旺,学生交完学费,我就去租各种各样的场地,做市场。结果发现非典一来,学生来退费的时候,账上的钱不够了。"
外界对于品牌的信任来自于一点一滴的积累,如果企业变成只进不出的吞金怪兽,即便你做得再大,也没有人再会信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