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红前,没人关心这位拄着拐杖还要照顾老母亲的残疾老人,就连张嘴闭嘴喊他二舅的拍摄者,也仅仅是从大城市回去利用两三天的时间进行拍摄。
" 二舅 " 始终在那,过着十年如一日的朴素生活,为了口粮食做木工修家电,还吃着低保。
而拍摄者,在大城市过着舒坦的日子,却仅在嘴里心疼二舅。
一个小镇做题家走出了大山,想到的不是回馈家乡,而是利用 " 二舅 ",利用底层穷苦人的生活安慰待在大城市的自己,试图用毒鸡汤拴住小镇做题家们。
拍摄者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无病呻吟:吹不到自然风。
可殊不知,能吹到自然风的植物,要面对的不仅是烈日暴晒,还有狂风暴雨," 活下来 " 都成为一种奢望。
某种程度上,持 " 镜 " 者就是被照出来的第一个 " 妖 "。
" 二舅 " 走红后,另外一群 " 妖 " 出现了—— MCN 机构。
网红经济下意外走红的素人成了 " 香饽饽 ",为了 " 利 ",MCN 机构不远千里找到 " 二舅 " 的老家,试图从他那里获得一手资料。
无论是善意,还是恶意,终究是指向一点——流量。
在流量时代," 二舅 " 已不是孤例。
上一个被毁掉的是气球哥。
被谭乔捧红后,气球哥被蜂拥而来的 MCN 机构签走。
自此,谎话连篇,满是敷衍,曾经的老实人透露着膨胀的无知与可悲。
还有年少无知的范小勤,走红后被经纪公司签走,接代言、拍电影、开直播,出席各大商业活动,游走在成年人的社交圈,享受着从未有过的风光。
可当商业价值被榨干后,又被无情地一脚踢开,一夜之间回归到口吐不清、衣着邋遢、蓬头垢面的笑话。
同样的,假笑男孩、" 拴 q" 老师、" 钟美美 " 等一众网红都曾被 " 高价回收 ",只是有人逃过了 " 魔爪 ",有人深陷其中。
唯流量论的网红经济下,背后的运作公司如同闻到腥味的鬣狗,疯狂吮吸着 " 二舅们 " 的血。
可恶的是,连大众的 " 血 " 也不放过,从而引来更多的 " 鬣狗 "。
" 二舅 " 走红," 二舅币 " 火了,又崩了,有人血本无归,有人逃之夭夭。
从 MCN 机构,到 " 二舅币 ",不难看出无论是运作者还是加入者都离不开一个字——钱。
网络时代,流量就是钱,所以有了运作网红的 MCN 机构。
数字时代,概念就是钱,所以有了网红下的产物虚拟货币。
但无论是哪一种,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搞钱。
只是,这种搞钱的方式,是不择手段的,是唯流量论的,是不足提倡的。
相反,要牢记:暴富梦,治不好精神内耗!
MCN 机构扑空了,暴富梦幻灭了,但你以为 " 鬣狗 " 就没有了?
" 二舅 " 被质疑虚构后,仿佛满足了一部分人的反转癖,迎来一波狂欢。
回村三天,王八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蓄奴。
回村三天,郝哥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
连最后一点流量都要榨干,好像,没人去关注 " 二舅 " 这个人,而是 " 二舅 " 带来的一系列连锁事件。
拍摄者与运作者的利己主义,榨干了范小勤、气球哥,如今又来压榨 " 二舅 ",那下一个又会是谁?
谁又能在流量面前,抗得过这面 " 照妖镜 " 呢?
04 人间处处是 " 二舅 "
网络时代,真真假假,但也不必给 " 二舅 " 按上一顶虚构的帽子。
无论运作者们如何压榨," 二舅 " 依旧是淳朴的,与其将重点放在争议之上,不如多关注生活中的 " 二舅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