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结尾做出的 " 妥协 ",反过来又印证了影片第三幕过分明显的剧本意志——
必须以刻奇的死亡来点出 " 隐入尘烟 " 的主题,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己努力建立起的生活气息,正如主角二人的新屋(某种程度上,这栋新房才是电影的真正主体)被剥削者轻易地推倒。
这个" 城市入侵农村 "的结尾和今年柏林电影节 " 金熊奖 " 得主,加泰罗尼亚导演卡拉 · 西蒙同样农村题材,同样素人出演的《阿尔卡拉斯》如出一辙。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西蒙拍摄的是一个更具备社群性和现代性的农村群体,作者的镜头却极少将人物放置在装饰化的场景或者过多的浪漫主义之下。
《阿尔卡拉斯》(2022)
农村作为电影的主题一直是颇为棘手的,从有声片初期好莱坞的社会议题片,到上世纪 40 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再到中国的近代电影,如何用电影表现底层是一个被讨论了许久的问题。
电影艺术发源自城市,它工业化的方法论自身便和农村产生冲突,而电影的拍摄本身又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导致了一种双向的凝视:
电影人们或许带着观看他者的眼光注视着农村,而农村自身,就像《阿尔卡拉斯》中的人们望着 " 入侵 " 其村庄的技术主义资本一样,凝视着电影制作的铺张,机械和概念化。
葡萄牙导演佩德罗 · 科斯塔说,带着一大批人来到农村拍摄一个虚构故事,为了所谓艺术而扰乱当地人的生活,这是不道德的——
但科斯塔将继续把镜头对准里斯本市郊以外的少数群体,当然,他更愿意只带着摄影师和录音师低调地生活在他们之间,尽可能地不动用昂贵的器械和灯光效果,不加修饰地去从他们的生活中汲取场景和灵感,也造就了如《维塔利娜 · 瓦雷拉》等谦逊又难忘的佳作。
当然,这种不加一丝多愁善感的严谨态度也让科斯塔的作品不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但很明显,如今看到农村的不会只是电影,恰恰相反。因为视频平台的普及,我们不再缺少属于农村的影像,这些内容的播放量在各大平台上呈现了爆炸式的增长(巧合的是,在《二舅》之后,B 站也开启了一项收集 " 农村影像 " 的计划,并给予热度高的用户现金奖励);
并且我们看到,影像制作的道德合法性这个萦绕影史的讨论,在影像爆炸的当下,可以继续被主流世界讨论。
那么,《隐入尘烟》的突然火爆,这个在电影本身之外的现象,是否也是对 " 精神内耗 " 一次短暂治疗的成果体现呢?
作者丨 T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