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愧疚不已,觉得自己欠了贾平凹一顿饭。
莫言
贾平凹与故乡的唯一连结,就是父母。
父亲长期被胃癌折磨着,疾病无情,1989 年,贾父不幸离世,贾平凹常常梦到父亲,醒来就伤心落泪。
父亲去世后,贾平凹想把孤身一人的母亲接到城里来,她不来。
贾平凹的母亲
母亲养过几只鸡,清早一开鸡棚要在鸡屁股里揣揣有没有蛋要下。
只要有人来家坐了,母亲就卧荷包蛋给客人吃。
后来,母亲在儿子反复劝说下,来到了城里,看着儿子终日伏在书桌前写作,母亲总是心疼,让贾平凹停一会儿,出去转转再继续写。
贾平凹与母亲
老人家也过不惯城里的生活,嫌吃得太油腻,东西一旧了就扔,说:" 日子没乡下整端。"
之后,母亲便回乡下了。
2007 年,贾平凹的母亲去世。
他一直守在母亲床边,一直看着她呼吸慢慢地衰竭,那年,他的母亲整 80 岁。
" 人死如睡,我觉得我妈没有死,我妈一定还在牵挂着我。"
在贾平凹的内心,故乡就是以父母存在而存在的,父母不在了,那个故乡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字面上的一个故乡。
贾平凹的家中,有许多佛像,书房门口的画像上写着:" 我家主人在写书,勿扰。"
他总是坐在这里写作,仿佛是被神灵佑护着,在他多年的认知里,善与恶推动了世界的运转,有佛就要有魔。
贾平凹总是沉默。
在女儿贾浅浅备受争议的当下,他一言不发。
在当年陈忠实的葬礼上,很多人以为贾平凹会上台致悼词,如同路遥去世时,陈忠实在台上致悼词那般。
但是他没有。
好友一个个离自己而去,贾平凹感到深重的孤独,他时常想起 30 年前因患肝癌去世的路遥。
两人都是来自陕西的土地,生活经历又极为相似,贾平凹与路遥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常常站在延川的山头聊文学、聊人生的喜怒哀乐。
贾平凹与路遥
路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让人把贾平凹叫到自己面前,说了最后一句话:" 看我这熊样,你要引以为戒 ……"
贾平凹听闻后,嚎啕大哭。
他无法相信路遥真的就这么去世了,贾平凹记得上次去医院看他,路遥还对自己说:" 等我出院了,你和我到陕北去,寻个山圪(ge)住下,咱一边放羊一边养身子。"
这平凡的世界,这珍贵的情谊,不可替代。
路遥
贾平凹喜欢清静,他最自在的就是呆在自己的书房里。
贾平凹曾告诫过女儿:" 首先要过好日子,做好人,做好妻子,再写诗,多向名家请教。"
也许贾浅浅并未了解其中深意。
贾平凹与女儿贾浅浅
1952 年生人的贾平凹,如今 70 岁了,他的写作生涯,已然进入黄昏。
贾平凹称,这是自己最无所畏惧的时候,是赤子的归来。
他每晚 8 点到工作室,写到凌晨 12 点再回家,一年四季,逢年过节基本上都是这样。
人走了他就开始写,人来了他就放下手中的笔。
不容置疑的是,他是个高产的作家,几乎每隔一两年就有新作问世,70 岁的贾平凹对创作,仍然有着热情。
在伤痕文学遍地的社会语境下,他依然安心地写自己的平淡文字,关注农民,贾平凹有着强烈的乡土情结,陕西的土地滋养着他的身体与精神。
贾平凹老家的朋友如果来到西安,定会给他带几个商洛的锅盔与浆水豆腐,那是他爱的吃食。
他觉得自己家乡的锅盔与关中的锅盔是两码事,商洛的锅盔上面有一层纹路,味道更香,在西安定居四十多年的贾平凹只要有空就会回老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