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张礼永:《“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别解》,《书屋》2020年11期。
20 《史记》卷74《孟子荀卿列传》,第2847页。
21 (宋)陆九渊:《与王德修》,见《陆九渊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52页。
22 率先发难者为北宋名臣司马光,他在《疑孟》篇中言:“孟子居齐,齐王师之。夫师者,导人以善而救其恶者也,岂得谓之无官守、无言责乎?……余惧后之人,挟其有以骄其君,无所事而贪禄位者,皆援孟子以自况,故不得不疑。”湖湘学派的重要人物、世称“五峰先生”的胡宏在《释疑孟》中表示司马光“不识孟氏心,而未知所以为师耳。”余允文也撰《尊孟辨》,认为“谏之不行,则当去,为臣之道,当如是也。为王之师,则异矣。”后来朱熹也加入到这场论争中,见《读余允文〈尊孟辨〉》。南宋诸儒基本上都赞同孟子是举,而反对北宋司马光的见解。
23 《史记》卷74《孟子荀卿列传》,第2847页。
24 朱熹认为“曹交事长之礼既不至,求道之心又不笃,故孟子教之以孝弟,而不容其受业。”(《孟子集注》卷12)朱熹的意见影响较大且远,但清儒黄宗羲指出:“曹交亦有志之士,何以见其事长无礼、求道不笃?《集注》无乃深文欤。”(《孟子师说》卷6)
25 《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26 《孟子·万章上》九章均是这种性质,《孟子·万章下》亦是九章,至少有六章为这种性质之明证。
27 《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