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9年的《第五次首都圈整备计划》中,将筑波市与邻近的土浦市和牛久市划定为业务核都市,未来将发展成为茨城县南部以国际性、科技聚集为特征的、可以实现「自立」的核心都市圈,以疏解东京的人口与功能。
目前筑波作为都市圈的核心,已实现区域的人口聚集效应。最明显的指标就是昼夜人口实现高比值,一方面截流了茨城县部分流向东京的人口,一方面也保持着与东京的密切联系。
▼ 筑波人口流向动态。筑波市目前整体上对各地呈现出人口净流入态势,尤其在茨城县范围内,筑波市对多数地区形成人口虹吸效应,但唯独被东京人口虹吸,茨城县当年「用筑波截留去往东京的人口」的初衷,还尚未实现
与筑波站一街之隔的旧三大商业设施Q't、MOG和CREO,因客流严重不足而相继闭店。从2021年起,经过改造后三大商业设施合而为一,成为筑波首个建筑面积超10万平米的商业设施Tonarie,同时还包含了3层办公空间。
再加上经改造投入使用的站前孵化器广场以及新交通换乘中心等,作为城市核心的筑波站站前区域更加的复合化,向着浓缩街区的方向进一步靠近。
随着社区循环巴士的开通,以及商业等生活设施的不断建设,筑波的生活配套逐渐补齐。
新增人口则主要选择筑波快线沿线地区,便于通勤、周边购物选择也逐渐丰富,且能享受到新建的公寓楼,已经成为了东京周边人口增长最显著的区域之一,尤其受育儿家庭的喜爱。
为了更好地让市民感受到兑现「科学之城的恩惠」,筑波开通两条「科学之旅」巴士线路,串联起核心区主要的可开放国家科研机构,便于市民游览。其中部分场馆还在平日面向学校开展见学活动,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 筑波宇宙中心与「科学之旅」的重要一站,不仅开展见学活动,也接受游客的参观,是筑波最受欢迎的科学参观地点之一(来源:flickr)
同时,马拉松赛和骑行节的举办,再加上筑波山申请地质公园成功,让筑波的自然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让人们可以更好的享受到宜居的环境。
筑波作为世界著名的国家主导的大型科学城项目,其建立过程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诸科学城有更现实借鉴意义。
其最大的指示作用在于,科学城不仅要有充足的「科学」,还要成为一座真正的「城」。让「科学」活起来,以及让「城」充满人气,是科学城成功的两大根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