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第三轮油价破百,中国如何应对这一次全球能源危机
据中国海关出口数据, 2021年欧洲市场从中国光伏企业进口40.9GW光伏组件,较2020年的26.7GW同比增长54%。今年一季度,欧洲市场从中国光伏企业进口16.7GW光伏组件,同比去年6.8GW增长145%,是增长最多的海外市场。
协鑫集成(002506.SZ)执行总裁张坤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高油价直接推高了海运费等物流成本和欧洲电价,对欧洲及全球的光伏装机量需求产生影响。”
“从去年欧盟停止‘北溪2号’起,欧盟的电价快速升高,部分欧洲国家例如西班牙的电价上涨高达十倍左右。在电价升高后,原本在户用、分布式光伏领域不太主动的企业和个人都开始主动积极地安装。在俄乌冲突引发的天然气供应不足的背景下,欧洲各国政府开始恢复火力发电,大力采购煤炭,以火电作为补充能源为今年冬天做准备。” 张坤称。
“高油价对于欧洲的光伏新能源板块需求有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 东方日升(300118.SZ)全球市场总监庄英宏日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们对于欧洲整体的需求由年初预判的5GW至30GW,调整至50GW左右,部分甚至预测55GW至60GW。今年德国预计的装机大约为8GW,较去年的约5GW增加了40%左右,接近翻番;西班牙已经确定从4GW增加至8GW;荷兰和其他传统欧洲国家的装机需求也都是‘倍增’的情况。”
欧洲和国内的电力市场价格机制的不同,高油价导致的高电价极大程度推动了欧洲光伏装机需求的增长。
“区别于中国市场的固定电价制,欧洲的电价浮动的。高油价下的高电价对于今年甚至未来的两三年欧洲市场新能源的装机量来说都是重大‘利好’的信号。” 张坤进一步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逆变器、组件等各光伏产品都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受高电价影响,现货价格会较期货价格高出3%至5%。
美国市场方面,随着拜登政府6月6日宣布“松绑”关税,暂停加征东南亚四国光伏组件关税,中国光伏产品对美国出口预期有望得到提振。
庄英宏认为:“受益于近期美国政府宣布‘叫停’加税计划,美国光伏市场的需求略微有所增长,预计未来两年内,中国组件出口美国的贸易壁垒困境会有所缓和。”
天风证券分析称,美国两年内不征收新关税,利好对美出口的中国光伏组件、逆变器企业。虽然“反规避调查”仍在进行,但在美国本土安装商与开发商的反对声音下,预计最终裁决结果好于预期。
此前美国301关税、美国暂扣令(WRO)和对东南亚的“双反”调查使得中国光伏企业对北美的出货受到影响。据美国商务部此前公布的《反规避调查强制性受访者名单》,隆基绿能(601012.SH)、天合光能(688599.SH)、晶科能源(688223.SH)等8家中国光伏企业被列为重点调查对象。
国外需求旺盛,国内市场同样如此。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2年1月至5月,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32789万千瓦,同比增长24.4%;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2371万千瓦,同比增加1380万千瓦。川财证券分析称,一季度国内光伏装机以分布式为主,随着未来分布式装机需求持续增长,光伏装机需求将继续维持高景气。
发改委、能源局于5月30日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释放出国家层面继续支持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积极信号”。《方案》提出,要实现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推动新能源在工业和建筑领域应用,到2025年,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国内今年一季度户用、分布式装机规模达到6GW的‘新纪录’,增长远超预期。”张坤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随着国内市场价格的透明化,未来光伏企业要想维持竞争力需要发力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布局,在单一环节‘夹缝生存’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
虽然从目前来看装机量“超预期”,但是成本压力仍“贯穿”全产业链,其对于装机需求的影响不容忽视。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随着国内外下游市场需求的持续升温,产业链上游硅料的价格持续攀升。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6月15日公布的数据,本周国内多晶硅价格继续维持微涨走势,单晶复投料成交均价为26.85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0.41%;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为26.61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