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聪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一株优势功能益生菌从自然界中筛选、分离到通过安全评价、功能评价,直至应用开发成终端产品,耗时很长,需要大量研发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一般地,一个菌株的开发成本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
“目前益生菌赛道是爆发阶段,益生菌产品价格也有很大差异。益生菌产品与使用的菌株、添加量、工艺等相关,并不能简单拿价格衡量。标准的缺失,让专业益生菌生产企业不得不和固体饮料、糖果生产企业在同一赛道同台竞技,哪怕产品都按照固体饮料标准生产,但企业之间研发和质控能力、原料菌株和剂量的选择都完全不同,对应的成本和售价自然就有所差异。”刘学聪表示。
他认为,益生菌最主要的核心特征是有益健康的功能属性,这需要建立在科学严谨的临床试验评价和循证医学证据基础上。对益生菌功效的探索和评价,是一个长期、严谨、科学的过程。
“部分低端代工品牌涌入市场带来了产品同质化,随之而来的价格战让部分代工品牌盲目降低成本,导致产品品质难以保证。同时,为了促进市场销售,往往在销售过程存在夸大功效的情况,造成恶性循环,给国内益生菌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益生菌行业是新兴产业,尽管存在市场发展的一些乱象,但整体呈现健康良好的态势,行业需要更多的培育和支持。”刘学聪如是表示。
责编 | 杨琳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