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5省市人均GDP全部超越全国平均。2021年,全国31个省份中有11个省份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其中,北京和上海人均GDP分别是18.4万元、17.36万元,两倍于全国平均。江苏、福建、天津、浙江、广东的人均GDP,分别是全国人均的1.69倍、1.44倍、1.4倍、1.4倍和1.21倍。
东南5省市财政贡献有多大?
财政收入占比近4成,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近8成
除了在全国GDP中占比高,近年来东南5省市税收收入占比也较高,每次统计数据一公布,“几省几市养中国”的提法就会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引发东南沿海经济大省和内地省份网友的激烈争论。
各省份今年上半年税收收入数据,目前尚未公布。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税收收入是各地区地方本级公共预算收入的主要来源,一般能占到6成左右。根据各地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数据,能对当期各地的税收收入有个大概判断。
东南5省市税收合计占全国4成以上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前3名省份分别是广东、浙江和江苏,分别是6730亿元、4984亿元和4639亿元。
如果看已经公布的往年数据,广东、上海、江苏和浙江,位居全国2020年税收收入前5名。
国家税收年鉴显示,2020年,全国税收收入16.6万亿元,广东(含深圳)、上海、江苏、北京和浙江(含宁波)进入税收收入前5名省份,分别是2.36万亿元、1.59万亿元、1.54万亿元、1.33万亿元和1.27万亿元,福建(含厦门)是0.47万亿元。东南5省市税收收入合计占全国42.06%。这一比例,相较2016年43.35%有所降低。2017年至2019年占比分别是43.18%、43.09%和42.56%。
充沛的税收收入也让东南沿海经济大省担起了保障国家财力的重任。
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税收返还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央财政集中的财力主要用于增加对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转移支付规模不断扩大,有力促进了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推动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目标的贯彻落实,保障和改善了民生,支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据财政部数据,2020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决算数是8.32万亿元。按省份看,对中西部省份给予较多,对东部省份稍少。
2020年中央对东南5省市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决算数占国内总量8%,这一比例,比2019年的8.05%稍低,更低于2017年(8.89%)。
2018年至2020年,税务部门从东南5省市征税合计分别是7.32万亿元、7.32万亿元和7.24万亿元。中央对这5个省市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金额分别是0.61万亿元、0.6万亿元和0.67万亿元。
如李克强总理所指出的那样,东南沿海5省市财政收入占比近4成,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近8成,有力支撑了国家财力和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
为什么不能说“几省几市养中国”?
如何理解东南5省市税收收入2020年占全国的比例超过四成这一数据?如何精确量化计算东南沿海经济大省对国家的经济贡献?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学术问题,要承认东南沿海经济大省对其他省份的支持和带动作用,但不能轻易得出“几省几市养中国”的结论,网络上很多文章的计算方法并不严谨,在学术上站不住脚。
“不能简单地将从某地征收的税,完全等同于某地的税收贡献。”乔宝云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他举出其中三个理由。
其一,我国的税源所在地和税收征收地之间有差距,并不完全匹配。比如一家企业的总公司在某地,分公司开在其他多地,税收集中在总部所在地缴纳,而税源地分布在全国的其他地方。这就是总部经济效应,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越容易有总部经济效应。
其二,我国税收的设计,为了减少征收成本、征收方法简单易行,在生产环节征税。以烟叶税为例,烟草行业是利税大户,2020年国家烟叶税收入109亿元,其中在云南收缴53亿元,占到了全国的近一半,这53亿元也体现在云南的税收1462亿元中,但不能说这些税收全是云南贡献的。法规规定“收购烟叶的单位为烟叶税的纳税人”,收购烟叶的单位在云南代收代缴税款,而实际上这些税收的贡献者是全国的香烟购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