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oji转GB/T 2015的转换头
另外,在充电速度方面,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最大充电电压与电流受到限制,无法满足大功率充电。现行的标准中,电压最高950V,电流最高250A,对应的最对应最高充电功率也就约250kW。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车企开始自建大功率快充桩,而不是“躺平”了等着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运营商去完善基建。
目前特斯拉和小鹏开始自建的超充桩,都采用液冷充电枪的方式,将GB/T 2015标准下的充电电流推到新的极限。比如,小鹏S4超充站,就冲到了480kW最大输出功率、单桩670A的最大输出电流。但是,未来要进一步突破充电功率、走向全球市场的话,切换新的充电标准刻不容缓。
但最为尴尬的是,支持ChaoJi的新车需要配备一个转接头才能使用现行接口的充电桩。但特斯拉的经验告诉我们,外接转换头不仅会存在发热的风险,还会影响到充电体验的便捷性,甚至导致车辆故障。然而,建设新的充电桩同样也需要装两个充电口才能同时服务新老车型,这就导致ChaoJi在推广切换过程中会带来巨额的新增成本。对于存量的车和桩来说,显然没人愿意做这个“救世主”。
这种尴尬有点像现在的智能手机,安卓机都用type-c的充电接口,苹果则用Lightning充电接口,插头部分也分为type-c或者USB,甚至不同的插头匹配不同的充电线,能够实现不同的充电效率。不过,智能汽车的购置成本和充电桩的建设,远远高于手机和手机充电器。
但不管厂家最后怎么切换接口,为技术迭代买单往往不还是咱们消费者。而目前还没有一家厂商愿意跳出来,做那个得罪用户的第一人。
写在最后
大功率快充,并非绝对完美,甚至有一个“致命”的问题至今无法解决——电池容量充到80%以上时,切换成恒压充电模式,并降低充电电流。这个时候充电速度就会明显放慢,充到时间也会变得更长。甚至,有的车充满最后这20%的电量,需要花费和前面80%一样的时间。
即便是特斯拉,也没能解决最后这20%的充电速度难题。根据STATE OF CHARGE的测试,特斯拉的V3和V2超充桩,要充到接近100%的SOC的话,所需时间几乎是一样的。而大部分的时间,都被消耗在了从90%充到100%的这一小段。
甚至,还有消息传出,目前国家已经下发规定,所有快充桩充到95%自动断电,以避免电池满电带来的自燃问题。实际上,小鹏汽车自营的超级充电站目前已经采取了“限电”的措施,充电量达到满充电量95%时,充电设施将自动结束充电。
当然,确实有很多人不会每次都把车充到100%才走。但这就像给手机充电一样,没有充到100%就出门,总是给不了自己足够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