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宝能倒在造车路:“外行”姚振华败光500亿,新车下线被指作假
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底,宝能汽车板块仅有两三千人,到2021年春节前,已迅速增至2.6万人。
迅速扩张的直营店还存在着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陈鹏提到,有直营店选址偏僻,不是在犄角旮旯,就是在死胡同里;有的门店仅两三个车位,展车、试驾车都不够停,客户来了更没有地方可停。
“一个门店20多名员工,一个月平均卖一辆车。我们就跟看笑话一样,真是开了眼界,没车还要开那么多店。”陈鹏感叹说。
激增的直营店却并未能提升观致的销量。根据乘联会数据,2018年时,观致汽车的销量达到历史顶峰的6.2万辆,同比增加了320%,但其中大部分车辆是被低价出售给宝能旗下的“联动云”租车公司,这也是经销商们不满的一个导火索。
2019年-2021年,观致汽车的销量则分别降为2.27万辆、1.31万辆、5200辆,直营店也迎来了倒闭潮、欠薪潮。
比如,观致汽车曾在广州开过多家销售门店,用高德地图进行检索,依然可以查到在白云区、番禺区和黄埔区分别有一家门店。但6月中旬作者实地走访后发现,白云区和番禺区的门店早已转让。
位于广州宝能文化中心的观致直营店,图片为作者拍摄
尚在营业的只有黄埔区宝能文化中心的门店,但仅停放着一台红色观致7。工作人员告诉作者,门店没有现车销售,也不知道工厂什么时候能造出来车。
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的宝能科技园是姚振华的大本营,也是宝能集团的总部所在地。科技园里有一家观致汽车直营店,是他们在深圳目前仅存的几家门店之一。
作者在现场看到,门店停放着几辆红色的观致7,宣传栏里的介绍资料还停留在2020年。据仅有的一位销售人员介绍,之前深圳是观致汽车重点开发的市场,曾一口气开了十几家店,但后来纷纷倒闭,科技园店是他们最后的阵地。
“野蛮人”的造车初心
2017年12月,宝能以66.3亿元的价格收购观致汽车51%的股权,正式开启造车之旅。两年后,宝能又出资15.6亿元,将持股比例提升至63%。
观致汽车创办于2007年,被宝能收购之前,由奇瑞和以色列公司Kenon Holding各持50%的股份。和其他合资企业不同,观致走了一条“正向研发”的道路——从零开始去研发一款新车,而没有像国内其他同行那样去模仿甚至抄袭。
这样的正向研发,让他们在2013年才迎来自己的第一款车——观致3。这款车在当年的E-NCAP碰撞测试中获得了五星评级,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品牌。自此之后,安全都是观致汽车最大的卖点,一度与沃尔沃相提并论。
不过,这种正向研发的思路也让观致汽车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公开信息显示,从2013年开始卖车到2017年被宝能收购,4年时间里观致亏损了82亿元。
“宝能想造车,观致算是当时市场上最好的收购标的了。”回顾这笔收购,观致汽车另一名前员工赵亮向作者表示。
在赵亮看来,进军汽车行业,对于当时的姚振华来说,是一件“正名”的事情。“宝万之争”让姚振华被贴上了“野蛮人”的标签,入股格力,又被董明珠斥为“破坏实业的千古罪人”,他需要制造业来证明自己。
在宝能官网上,至今都赫然写着:“宝能始终坚持实业报国理想,全面推进‘制造宝能’、‘科技宝能’、‘民生宝能’三大战略。”
据多位宝能汽车的前员工介绍,刚开始时,宝能对员工很大方,薪水给的高,奖金也很多,平日里三餐免费,高温费、加班费也都会发放。即便是遍布全国的直营店的工作人员,三险一金,该交也都会交。
2020年下半年,宝能甚至还谋划进军手机行业,一度从华为、三星、小米等手机厂商高薪招募了数百人。
“在深圳这样的名企、大厂林立的城市,华为的平均薪水算是很高了,人均七八十万,但是宝能开出的薪水比华为还高。仅从薪酬来看,当时的宝能可以称得上是一家‘大厂’。” 一位曾去应聘的人士向作者回忆道。
这一切似乎都是在对外宣示:宝能想要认真搞好制造业。
不过,在深圳也有一个说法,姚振华是出了名的“吃独食”,想要自己把钱给赚了,不带大家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