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月怡:红利这个事,我内心是不信的。你觉得现在有红利的地方,如果不会干也吃不到红利,你觉得这个事没红利了,却也有人在上面可能干的挺好的。
现在大家很多人都觉得微信没有红利了,可是我眼睁睁看到一批又一批私域做得很好的,还在微信上起来呢。
追红利这件事情总是显得有点投机,投机就容易找不到这件事情的根源,我们更希望把这件事情理解为,用户在哪,用户在哪个渠道上面他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接受信息的。用户的需求跟我们擅长的事情有没有契合点。如果有,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机会,我们去做了。刚好跟着涨起来了。
包括后来我们经历的,大家所谓我们经历的微信红利,天猫红利,现在的抖音红利。其实核心是在找到那个点,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没有找到机会点,比如在拼多多上,我们就没有找到那个跟用户契合的点,我觉得拼多多可能更适合产业链比较轻的模式,在上面自由度比较大。
问:有尝试过拼多多吗?
朱月怡:我们都尝试过,我们尝试是没有边界的。但是试的初衷就是用户在哪,如果用户在,就要思考怎么在那个平台上找到价值,那个价值跟我们为用户传递的核心价值有没有交集?如果有交集我们就把价值放大。
问:创业经历的心理过程是什么样的,其实也是认知过程?
朱月怡:它是不断地经历过度乐观——前进——无知的乐观——已知的悲观,然后再慢慢到已知乐观的一个阶段。
问:这个过程是持续性的?
朱月怡:不断的在经历。每冒出一个新概念,大家无知的乐观就开始了,一旦发现,天哪,原来经营一家鲜花电商要做1234567……这么多事情,就悲观了,难怪别人没做起来。可当突破了一些难点之后,又进入到已知的悲观,想着能不能开100家之后开200家、500家,于是新的无知乐观又来了。
问:有些生意,比如普洱茶和白酒,都是时间的朋友,越放价值越高。生鲜和鲜花等,因为保质期短,都是“与时间赛跑”的生意。这就要求你卖货的效率极高。一旦卖不掉,就形成巨大的库存成本。所以,做鲜花生意是否公司必须有强大的销售渠道,极高的运营效率?
朱月怡:说实话从创业第一天起,我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传统鲜花为什么生意难做,开家鲜花店还是比较容易遇到库存的挑战的,包括前置仓这样的模式,原因是传统销售逻辑基本就是先把货买回来,形成了库存,然后前端开始销售。所有鲜花、蔬菜甚至生鲜品也是,从你把花从它的花茎上切割下来的那一刻起,它的价格就开始下降。于是它变成了一个跟时间赛跑的游戏。
鲜花电商从模式上就要做出改变。我们一开始采用了订阅制和每周一花的销售方式,基本是预售制。它很像传统媒体的订阅杂志,还没有看到当年12期的杂志呢,读者已经先付了这笔钱。杂志是一期一期写出来的,花点时间也是一样的。
我们的用户会一次性订购1个月、3个月,甚至整年的包月鲜花。对我们来讲,先有订单才有采购和库存,这样的模式下,对用户最友好,对供应链也最友好,所以我的供应链几乎是损耗极低的。很大程度上首先是商业模式决定了一部分,我们供应商的努力决定了另外一部分。而用户愿意提前付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获得的品质,愿意持续买单,愿意持续为我所提供美好生活这件事情而买单。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讲,商业模式确实决定了“与时间赛跑”不是一件硬碰硬的事情。
我们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很多同行还在做着跟时间赛跑的游戏。可是你有没有机会去改变一下游戏规则呢?如果能做改变,也许能有一点点不战而胜的机会。
问:整个与时间赛跑的生意的是不是都非常依赖强大的运营能力和销售能力?
朱月怡:是的。鲜花电商跟生鲜电商比,如每日优鲜和盒马鲜生等,用户对于生鲜的要求更迫切,下单一个小时后就要送到。
鲜花是因为它的悦己属性和情绪化属性,用户对于送到手上的速度要求没有那么的快,但品质要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