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消失在500强企业名单中的中国企业,2022年18家房企退出
另外一家宝钢集团,在2016年与武钢合并,并正式更名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位列2017年《财富》世界500强第204名。
2017-2018年9家企业下榜。
2013年,海航董事长陈峰在该年博鳌亚洲论坛的会议间歇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立下了宏愿:2020年,海航将进入世界500强前100名左右,营收在8000亿元到10000亿元,2030年海航进入世界500强前50名,营收在15000亿元。
仅仅用了三年,陈峰的愿景就实现了“四分之一”,2015年海航集团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排名467,2016年、2017年两年,海航集团的排名迅速上升至353名、170名,按照这个上升速度,2018年似乎将会顺利进入前100名。
但海航集团缺席了2018年的《财富》500强榜单。
相较2017年,2018年榜单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两家央企神华集团和中国国电集团合并成为国能投,四家明星企业的退出:安邦保险集团、海航集团、大连万达集团、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简称华信能源)。
四家企业中,安邦保险集团2017年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名单,大连万达2016-2017年两年在榜,海航集团2015-2017年三年在榜,华信能源2014-2017年四年在榜。
如果仅以2017年营收为指标,四家企业并没有出现大幅度变动,四家企业的退出另有原因。
2017年6月,万达被排查授信风险,随后遭遇“股债双杀”;海航则从下半年开始寻求大范围的资产处置;安邦保险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小晖则在该年6月被带走接受调查;华信能源则在2018年年初相继陷入一系列事件之中。
该年海航官方说明中称:目前,公司专注于战略性地持续优化资产结构,深化企业转型,提高集团整体财务和运营绩效,因此海航集团选择了不参加今年《财富》世界500强的评选。
四家公司几乎同时在2016-2017年站到了业绩的高点,也几乎是同一时刻迎来了公司的转折。
尽管四家公司未上榜的原由各有不同,但一个共同的背景与2017年这一个年份相关。
在2016年“三去一降一补”提出后,2017年降杠杆围绕金融领域进一步推进,一方面是金融降杠杆加速,另一方面是金融严监管展开,一年之类出台了20多份重要监管文件,监管涉及整个金融体系的方方面面,针对资金嵌套、空转和高杠杆等诸多问题。
政策思路和市场逻辑的转变,让一批企业因此陷入了难关,这些企业有一些共同之处,比如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大规模的并购以及快速增长的规模和负债。《财富》当年在网站刊文表示,海航集团和万达集团有相似之处,即过度运用杠杆扩张和非理性对外投资导致资金周转陷入困境。其它几家企业由于不同程度违法违规经营,被司法部门或监管部门调查或处理,导致企业经营困难,从而难以进入2018年世界500强排行榜。由此,对这几家企业跌出榜单的原因应该引起大家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是执行“房住不炒”的第一年,这一政策成为了至今房地产的基本政策思路,其对“大公司”们的影响也会逐渐显现。
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稍稍止住了此前两年大企业退出的步伐,仅有3家中国企业退出500强名单:天津物产集团、来宝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物产集团在2019年出现流动性危机,其旗下的多家企业陷入债务违约,2021年4月,民营钢铁巨头荣程集团宣布与天津物产集团贸易板块完成战略重组,建设天津融诚物产集团。
天津物产曾经是天津市最大的物资贸易企业,经营领域涵盖大宗商品(含进出口)、现代物流等,其中大宗商品主要包括金属、能源资源等五大类别,也是当地重要的地方国有企业。
天津物产拥有广阔的业务版图和巨大的资产规模,曾经多次出现在《财富》世界500强名单之中,也是天津市首家进入《财富》世界500强名单的企业。截至2018年年末,天物集团总资产2757.44亿元,总负债2208.95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80.11%。
天津物产的流动性危机和此前的渤海钢铁破产重组被认为是地方国企债务压力的一个集中案例。
作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地方政府有动力推动地方国企做大规模,但也让中坚国企承担了诸多“负担”和“任务”,银行、金融市场也曾寄托于“国企信仰”愿意提供更多金融支持,动因之下,部分地区地方国企呈现了资产规模和负债的大幅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