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优化配套环境。要持续支持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加快充换电、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关键资源保障能力,优化新能源汽车实施的“双积分”管理办法,营造更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三是进一步完善监管方式。进一步细化法规和管理要求,持续完善标准体系,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监管。同时,支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再上新台阶。
动力电池回收将产生明显经济效益
东亚前海证券研报指出,在当前汽车电动化的大趋势下,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仍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持续看好2022年新能车板块。据乘联会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销量有望达到千万辆级别,国内销量则有望达500万辆级别,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望充分受益于电动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的大趋势。
平安证券研报表示,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8月动力电池需求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产量同比增速均超100%,带动中游正极材料需求高增,上游锂资源供需偏紧格局难缓解。随着“金九银十”传统旺季的来临,9月下游材料厂拿货积极、电池厂产能爬坡、补库备货等操作增加,预期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从9月开始排产将继续走高。综合来看,在主流企业的需求影响下锂盐等紧缺原料短期内仍有一定上行空间,而随着今年价格联动机制的落地,近期生产端收缩、疫情封控等原因对碳酸锂价格的推高将沿着产业链逐渐向下游传导。
“在动力电池装机量持续增长和电池原材料价格高企共同影响下,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并对相关原材料提炼再利用,将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中博联智库特聘专家张翔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张翔告诉记者,电池回收有利于环境保护,降低废旧电池对土地的污染。并且新能源汽车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国家层面势必给予很大支持。而动力电池回收体系作为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机会。
信达证券研报也指出,动力电池装机量快速攀升,退役电池亟需回收利用。当前,碳达峰和碳中和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在各国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的趋势较为明显,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将进入TWh时代。退役动力电池可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磷酸铁锂循环寿命较长更适合梯次利用,三元更适合直接拆解回收。
国泰君安国际研报认为,近期,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表示,要加快发展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技术,积极探索车电分离、充换电结合等新模式,完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持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政策支持发展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一代电池等技术,行业中布局新一代电池技术的公司将受益于新政策。
编辑:王昭丞
校对:苏焕文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END